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托克维尔在描述法国革命时曾这样写道:“当慌乱的民族摸索着寻找他的主人时,专制政府便有了重新建立的极好机会,而这些机会是那位天才轻而易举地发现的,他后来既是大革命的继承者,又是大革命的摧毁者。”对这位被称为“天才”的人物,评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度B.发动进攻俄国的侵略战争
C.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D.重建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五、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因此,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不必有更多的人数。……
十一、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应是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产生,应经过人民选举。
——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1940年3月)
材料二   1.各方代表由各方自己推选,人数应按各方所代表的实际力量比例规定。
2.国事会议应于最近期间召开。
3.国事会议根据革命三民主义的原则,必须通过切合时要、挽救危机的施政纲领以彻底改变国民党所执行的错误政策。
4.在共同施政纲领的基础上,成立各党派的联合政府,以代替目前的一党专政的政府。
5.联合政府有权改组统帅部,成立联合统帅部。
6.联合政府成立后,立即准备于最短期间内召开真正人民普选的国民大会,以保证宪政的实施。
——周恩来《如何解决》(1944年“双十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政权民主保障手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共产党对“政党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读图:

出售免罪符                                布鲁诺受火刑                    教皇为皇帝加冕
材料二:罗马天主教会鼓吹: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加尔文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⑴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教会、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核心主张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他们的共同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
2013-06-17更新 | 9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南乐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4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十三日,清廷发布上谕:“时处今日,唯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
——《光绪朝东华录》
材料二     端方(满洲贵族,清廷派遣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之一)的密折说:“近访闻逆党方结一秘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且刊印鼓吹革命之小册子。……入会之人,日以百计,踪迹诡秘,防不胜防”,仿行宪政可以“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从而“解散乱党”。        
                                                       ——摘自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
材料三   康有为在国外发布《布告》说:“顷七月十三日明谕,有预备行宪政之大号,以扫除中国四千年之秕政焉。薄海闻之,欢腾喜蹈。民权既得,兆众一心,君民同治,中国从兹不亡矣。”
——摘自《中国维新报》(1906年)
材料四     1906年12月,孙中山在东京发表演说,指出:“宪法’二字,近时人乐道,便是满洲政府,也晓得派遣奴才出洋考察政治,弄些预备立宪的上谕”,“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五 “历观各国的宪法,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法国孟德斯鸠将英国制度作为根本,参合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家之学。美国宪法,又将孟德斯鸠学说作为根本,把那三权界限,更分得清楚……但是这百余年间,美国文明日日进步,土地财产,也是增加不已,当时的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那五权除刚才所说的三权之外,尚有两权:一是考试权。……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目的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三,说明康有为对于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政治态度及其理由。
(3)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反对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理由。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孙中山对美国宪法的基本看法。
(5)根据材料五,指出孙中山对于未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提出了怎样的构想?评议他这种构想的进步意义。
2013-02-27更新 | 3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湖北武汉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据史载:当满洲入主中原时,明将郑芝龙降清;郑成功抗击荷兰,并收复台湾;郑经经营台湾大有发展,后参与三藩之乱;郑克塽遣使诸军前请降,台陆统一。对以上四人所为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郑芝龙站在地主阶级立场,降清有勇有谋
②郑成功维护了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民族英雄
③郑经发展台湾,分裂祖国,有功有过
④郑克塽毅然回归,顺应历史,有功于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下图是反映《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漫画,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没有上衣以背示人的是德国的代表,象征着德国在一战后任人宰割
B.美国虽然不赞同英法的做法,但迫于自身的实力只能摊手表示无奈
C.法国手拿绞索迫不及待的要处置德国是想报普法战争的仇
D.一战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说明邪不压正
2011-04-13更新 | 2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年广西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材料二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伊拉斯谟
材料三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材料四 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马丁.路德
…… 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约翰.加尔文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宗教改革运动的起因
(2)比较材料四中马丁.路德与加尔文主张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他们的共同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
2011-05-10更新 | 4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8 . 西欧中世纪晚期,出现了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据此回答下列题目。
1.阿奎那提出“君权神圣”思想的原因是( )
①基督教成为人们长期的普遍信仰        ②教权与王权的矛盾尖锐
③城市的大量兴起,世俗力量的壮大            ④受到先进思想的冲击
⑤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④⑤
2.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詹姆士一世提出“君权神授”的理论,这一理论提出的目的是( )
A.论证王权高于教权B.论证教权高于王权
C.论证王权高于议会D.论证议会高于王权
3.阿奎那的“君权神圣”和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的主要目的是一致的B.后者继承了前者
C.二者相互独立,没有联系D.前者继承和发展了后者
4.下列是斯宾诺莎最早提出的是( )
A.权力分立学说B.政治的目的是自由C.主权在民D.人非工具
5.洛克提出分权学说时,英国( )
①清教徒正遭受残酷的迫害                         ②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
③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已经确立            ④“光荣革命”已经发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6.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法律的地位要高于自由B.只有实行法治,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C.法律为保护人权而立D.限制政府权力,人才能充分享受自由
7.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主权在民”思想。下列关于“主权在民”思想的评述错误的是( )
A.其理论基础是天赋人权B.国家的最高主权者是人民
C.论证了人们反抗暴政的合法性D.君主立宪政体是社会契约的最完美体现
8.启蒙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 )
A.社会契约论——建立法制社会
B.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和不平等就加深一步
C.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D.生存权是人的最高自然权利
2010-05-17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西上高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