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2022·北京房山·一模
1 . 经济变革

材料一1069年宋朝为指导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同年4月,遣人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11月,颁农田水利条约。次年,颁布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1071年,颁布方田均税法,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材料二1861111日,奕䜣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洋务运动开展。19世纪60年代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大力引进机器设备,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效仿西方进行军工生产。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洋务派共创建了二十一家军工企业,机器局遍及天津、上海、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台湾等省。1890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18939月建成投产,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年产生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材料三1901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4月,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成立,筹划推行新政。1903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随后颁行了《商人通例》《商会简明章程》等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经营工商业的顾虑,也有利于约束地方官府的勒索。1905年后,每年新投资的商办企业资本在1500万元以上。


(1)对比材料一、二中两次经济变革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2)结合所学,评析材料三中的经济变革。
2022-04-01更新 | 53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2 . 历史教科书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代表了一国统治者的史观及立场,是建构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工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孝文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二   孝文自鄙胡俗,深慕华风,汉晋以下大改革家也。论者议其忘强武之旧,习弱靡之风,国势之衰,萌芽于是。然孝文弃平城而趋洛阳,失形式则有之……至于革鄙陋,趋文明,夫安能为孝文咎耶。在北方民族同化上,孝文帝起了重要作用,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编自1913年《中国历史教科书》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两则材料对孝文帝改革影响认识的相同之处。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立足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和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评析这一立足点转变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评述:“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中,自然延伸出一种‘古为今用’的三段论:不遗余力地包装文化遗产;兢兢业业地将文化遗产申报为‘世界级’;迅雷不及掩耳地将文化遗产货币化。”该学者认为这种“古为今用”的做法
①保护了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               ②将文化遗产与经济效益捆绑在一起
③与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背道而驰     ④提升了公众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率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拿破仑对法国境内的犹太人是没有任何偏见的,他执政时期依然给予法国犹太人平等的公民身份和权利。他建立了一个宗教权威机构来管理犹太人的重大事务,使犹太人成为“真正”社会意义上的人。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民法典》,以明确的条文保障犹太人的经济权益,鼓励犹太人投身于法国工商业。拿破仑在宗教上对犹太人比较宽容,但要求犹太人的宗教活动必须在巴黎中央宗教法庭监督下进行。此外,在允许犹太人参军一事上,拿破仑亦具有明显的开创性。这些措施,提高了法国犹太人的地位,使他们获得了国家认同感。拿破仑的民族主义政策是以法兰西民族主义为主,进一步团结欧洲其他民族并在他们之间撒布法兰西精神。他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的目的就是要对民族和宗教进行有效的控制,利用它们为自己的个人目的和野心服务。

——摘编自王凤英《拿破仑的犹太政策实质》


(1) 根据材料,概括拿破仑犹太政策的主要内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拿破仑的犹太政策进行简要评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张伯伦对捷克斯洛伐克奉行他的一贯政策,主要是希望德国做出让步和英国防御力量的不足——为此,他觉得自己负有重大责任——需要一种和平的解决办法。”对张伯伦所奉行的“政策”评述不正确的是
A.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B.由英国综合国力所决定
C.是大陆均势政策的延续D.延缓了德国的侵略进程
6 .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向一种真正的全球性体系平稳过渡……使最小、最无足轻重的成员国也感到它们是世界整体的一部分。”材料评述的是
A.雅尔塔体系B.一战后的国际联盟
C.当代的联合国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牌】

材料新中国成立之际,我国人口已经毫无疑义的超过5亿。随着现代公共卫生和医疗技术知识由城市向乡村、由沿海向内地的普及和提高,自1962年开始,我国人口进入了出生率居高不下、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大大加快的人口高增长惯性时期。1949年,全国耕地人均2.7亩,当时已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1957年列1970年,耕地从人均2.59亩降至1.83亩。不仅如此,日渐沉重的就业压力也困扰着各级政府,农村地区的隐性过剩劳动力有增无减,城镇地区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难以满足就业需求。此时期,党和政府领导人及一些求实的学界人士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都先后发布节育的谈话,1957年,毛泽东甚至明确提出“计划生育”的概念和“逐步达到普遍计划生育”的设想,他说要提倡节育,要有计划地生育。但到1958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又说“人多好还是人少好,现在还是人多好”。1956年“二五计划”和1963年国务院工作会议制定的有关人口方面的政策,都被随后的反右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所冲击,即便如此,1968年城市的人口出生率还是比1963年降低了23.2个千分点,而认为多子多福的农村人口出生率也降低了6.48个千分点。

——摘编自汤兆云《建国后十七年我国人口政策评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毛泽东提出“计划生育”概念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建国后十七年我国的人口政策。

8 . 材料一 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
任何条件。
——【意】杜黑《制空权》(1921年)
材料二 不管如何,今后作战,陆海空军,首先要有强大的空军,要取得制空权。
否则,什么仗也打不下来。
——1979年邓小平
材料三 海湾战争后,美国国防部在论述“空中优势和制空权”问题时指出:“在未来对付拥有军事高技术装备之敌的冲突中,争夺制空权的战斗将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伊拉克军事机器的命运,将使人们几十年都难以忘却。”
(1)结合20世纪的战争,举出“制空权”成功运用的范例。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制空权”理论。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6年1月10—31日,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黄炎培作为民盟9名代表之一出席会议,参加了施政纲领组的讨论。他主张将施政纲领称为和平建国纲领,并批驳了国民党有人把政协会议说成“分赃会议”的谬论。政协会议后,黄炎培往来沪宁间,协助国共两党南京和谈,维护政协五项协议,抵制国民党一党召集非法国民大会。1948年,黄炎培亦被列入国民党的黑名单。年底,中共中央邀请他赴解放区共筹新政协会议。1949年6月,黄炎培作为民建代表出席新政协筹备会,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抗战胜利后黄炎培的主要政治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黄炎培的政治活动。
2019-07-2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练习:第五单元测评
18-19高二下·海南三亚·期末
10 . 《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
A.德国对法国发动总攻
B.慕尼黑协定的达成
C.德国出兵莱茵非军事区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2019-07-10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