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变。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发展脉络。

时间政策演变基本情况
1949年—1984“一纲一本”政策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政权将教科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1950年底,我国组建了专业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文革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被解散,统编教材遭到全面禁止,教科书编写权下放至地方和学校;改革开放初期,教育领域拨乱反正,修订全国统编教科书,将教科书“国定制”治理模式进一步细化。
1985年—2000“一纲多本”政策的萌芽阶段为适应社会变迁和教育事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十年制和十二年制两版教材,这是“一纲一本”政策调整的重要标志。1986年,教育部设立教材审定委员会,提出有领导、有计划地实现教材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需要,各地教育差异性得到尊重;1996年,根据需要,国家教委对教材审定各方面作出详细安排和规定,教科书也从“国定制”变为“审定制”。
2001年至党的十八大“一纲多本”政策的落实阶段在民主开放的政策环境中,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发生较大变化。
1999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教育改革进行全方位部署,“一纲多本”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实行国家基本要求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新课改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努力促进我国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十八大至今“一纲多本”政策的调整阶段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从国家意志的体现和国家事权的彰显角度重视教材建设的价值和意义。20173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办公室设在教育部;同年9月,中小学部分学科教材统一使用“部编本”;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部编教材。“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的调整扭转了教材发行及使用过程中过于市场化的局面,有利于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方向,同时提高了教材质量。

——整理自卢德生、王垚芝《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小学教科书政策演变”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立论有据,语言准确,逻辑清晰。)
2022-10-24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热点06教材插图惹争议——教育问题-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中、西方人文精神始祖的孔子和苏格拉底等生活的时代,也是人口迁移、王朝更迭的动荡时代。他们分别开创了两种文化最本原的东西,为两种文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者都将伦理道德教育作为救世济民的最高精神。

——摘编自[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增强了启蒙思想家们的文化普遍性和相对性的观念。中华文化在欧洲的广泛传播,使启蒙思想家认识到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并非是世界上唯一的、最早的文化,各民族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普遍存在,都有其独特性和价值,基督教会并不能垄断全部的“德行”和“真理”。启蒙运动崇尚理性精神,据许多研究者认为,至少部分地源于中国。例如历史学家方豪就曾认为:“此运动之来源,中国实多于希腊。”

——摘编自武斌《文明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说明两人在思想文化上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简析中华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2022-05-26更新 | 419次组卷 | 6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论述题 | 较难(0.4) |
3 . 秦始皇刻石秦始皇刻石是秦始皇东巡所刻制的七个晔石,其中六篇刻石文载于《史记》,《峄山刻石》因拓本而流传至今。

峄山刻石……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泰山刻石皇帝临立,作制明【法】,【臣下修饬】。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治道运行,者产得宜,【皆有法式】。
琅琊刻石……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器械一量,同书文字……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轻易……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之罘刻石……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东观刻石……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兵……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
碣石刻石皇帝建国,德并诸侯,初平泰壹……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会稽刻石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攸长……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乘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修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
问题一:有的学者认为秦始皇东巡不过是在炫耀皇权、刻石文是歌功颂德的文本,难有学术价值。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材料和所学进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全面,逻辑清晰。
问题二:依据材料,结合所学,选择两个不同的视角,简述秦始皇刻石对历史研究的贡献。
2022-04-02更新 | 379次组卷 | 5卷引用:第03讲秦汉大一统时期(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69年,著呦呦接到参与全国“523”抗疟研究项目任务的要求,并且出任课题组组长。当时,中药抗疟研究在我国已进行了多年,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在反复研读文献的过程中,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给了地启迪……在后期进行临床试验前,所呦呦课题组在个别动物的病例切片中发现了疑似的毒副作用,经过几次动物试验,疑似问题仍然未能定论。19727月,居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一起住进了北京东直门医院,成为首批人体试毒的“小白鼠1972年,屠呦呦课题组首次以药效证实:从青蒿中获得的单一化合物具有抗疟活性,1973年,屠呦呦发现了双氯青蒿素,并于1992年获得了新药证书,转让投产如今,青蒿琥酯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强烈推荐的重症疟疾治疗首选用药,在全球30多个国家托数了700多万重症疟疾患者的生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居呦呦取得医学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屠动呦精神的当代价值。
2022-02-08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广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电影《长津湖》重现了70多年前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长津湖血战的一幕。长津湖战役之后,“联合国军”再也没有踏过三八线半步,战争走向完全改变,以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为代表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其价值在于
A.体现了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的关系
B.结束了列强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
C.打出了国威军威,赢得和平建设环境
D.极大地改变了联合国内力量对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北京故宫是中华民族天地人合一的典范。其中,太庙和社稷坛分列两侧,外朝和内廷前后分区,这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古代礼制要求。
材料旨在说明,北京故宫(       
A.展示了建筑艺术之美B.具备了较高的科研价值
C.发挥了巨大经济效益D.传承了古老的中华文明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易白沙(18861921),湖南长沙人,参加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反封建斗士。1921年春,跳海自尽。毛泽东得此噩耗,写下了悲痛的挽联:“无用之人不死,有用之人愤死,我为民国前途哭;去年追悼杨公,今年追悼易公,其奈长沙后进何!”深切悼念这位才华横溢、忠心爱国的师友。

论及青年的责任,易白沙针对当时的局势指出,干戈环绕於吾人之四周,干戈之外,又有干戈以环绕焉。何地无号啼之声,何处无死亡之惨。我之青岛,切肤巨痛。郁郁泰山,美哉国乎!而五月七日最后通牒,无形之灭亡,视比利时塞尔维亚之山河破碎。我青年唯一之责任,惟祈诸良心判其曲直,仗剑而起。左袒其兄也可,左袒其弟也亦可,而袖手旁观则不可。以非他人他国之事,无中立之余地也。推测将来,吊死扶伤,培养元气,以恢复人间百福,此固慈善事业中第一问题。维持永久和平,廓清野心家之侵略主义,尤人生应有之筹策,是乃未来之青年所有责任也。易白沙关于青年责任的观点,不仅是五四青年奋起的号角,亦是当代青年实现自身价值努力追求的目标。

——摘编自张金荣《论易白沙的政治思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易白沙提出“青年责任”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易白沙心目中青年的责任。
2022-04-30更新 | 117次组卷 | 5卷引用:5月30日——选修选做类主观题型练-2022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列宁一代革命家所面临的一个新的历史课题。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没有(也不可能有)明确指示,更没有历史先例可以借鉴,列宁只能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进行艰苦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一实践一再认识,终于找到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摘编自穆森《对列宁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认识》

材料二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间,毛泽东扮演了多重角色。纵观开国伟人毛泽东的多重角色,我们看到了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的崭新政权,看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从无到有、不断完善,更看到了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生发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昂扬斗志。尽管在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短暂的“春天”后,磨难与考验接踵而来,但毛泽东毕竞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变,开启了华夏儿女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纪元。

——摘编自《对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再认识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列宁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间”扮演的多重角色及作出的伟大贡献。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和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当代价值。
2021-11-07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7 俄乌冲突透视国际局势的变幻-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解决列强之间的矛盾,战后争夺霸权的斗争仍日趋激烈。但是人民普遍厌战,和平主义运动由此兴起,加之俄国十月革命引发的革命浪潮,列强不得不打着和平的旗号,企图掩盖战争并准备扑灭革命风潮。1927年,法国外长白里安建议与美国缔结条约,主张用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美国政府照会法国,建议由美法两国向世界发出联合倡议,先由六个主要国家签署白里安提出的非战公约,然后由世界所有国家签署,由此,法国和美国的"双边"公约被改造为"多边"公约,从而美化了美国的国家形象。法国政府虽然不是很情愿,但是慑于美国的实力,不得已同意了美国凯洛格提出的方案。19288 月,《非战公约》签字仪式在法国举行。作为《非战公约》发起人之一的凯洛格承认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除了麻痹资产阶级和平运动者之外,《非战公约》并没有改变国际形势,也无力阻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非战公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非战公约》的历史作用。
2022-02-07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一轮巩固卷05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晏阳初(18901990),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中国乡村建设家。1923年,晏阳初创办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在北京成立。他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出发,将乡村改造和平民教育有机结合、整体推进。晏阳初通过调查和实践,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治理方略。他希望以教育为工具,推动乡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此外,晏阳初始终相信中华民族的智慧潜力,他认为,这个民族的许多人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阶层的压迫,才变得自私自利、愚昧无知、贪图安逸、不求上进。“如果中国要再生,就得抓住真理、生命、信仰三种东西努力,不然,整个民族就完了,没有希望了”。在后学者眼中,他的平民教育、公民教育、组织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自成一体,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思想之一。

——摘编自吴相湘《晏阳初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平民教育家晏阳初主要的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2022-01-11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一轮巩固卷04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