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其文中“□□”应是
A.谥号B.庙号C.年号D.尊号
2022-06-18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三)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傅斯年(18961950年),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当时,年轻的傅斯年深受二十世纪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影响。特别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湖发生激烈冲突,傅斯年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与北京大学国粹派论战,影响颇广……傅斯年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就是“一团矛盾”。五四运动前,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四期间,态度发生了走向极端傅斯年(18961950年),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当时,年轻的傅斯年深受二十世纪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影响。特别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湖发生激烈冲突,傅斯年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与北京大学国粹派论战,影响颇广……傅斯年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就是“一团矛盾”。五四运动前,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四期间,态度发生了走向极螭的转变。留学英美期间,他对中国旧文化的批判进行反思。傅斯年提出了“史学就是史料学”,更提出在史学研究上应该坚持“动手动脚找东西,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原则的转变。

——摘编自王泛森著《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傅斯年五四期间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态度发生转变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傅斯年对史学研究的学术影响。
2022-05-1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舒城中学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贞观年间,官吏多自清谨,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马牛布野,外户不闭,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据《贞观政要》

材料二:太宗乘天下鼎沸,叱咤风云,荡平群寇,修齐庶政,然后南征北讨,收服四裔,威令所行,东综日本海,北逾西伯利亚,西被底格里斯河,南极印度及海洋洲,国势之盛,且超汉代而上之,太宗诚自古未有之民族英雄也!

——据成本俊《民族英雄唐太宗之精神及其事业》(193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对唐太宗的评价角度有何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80年,国务院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征税对象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六类;免征额为800元;····1981年,全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只有64元。因此,·····其实际纳税人人数很少,税源分散,收入甚微。

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前者是适应我国个体工商户迅速发展,并对其中的高收入者加以税收调节的产物;后者是防止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悬殊的重要制度构建。

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将原来按纳税人类型分设的各种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

2005年,国务院将个税免征额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并增加了有关高收入者必须办理纳税申报的规定。2007年,国务院将个税免征额提高到2000元。

2009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增加到3944亿元,逐步成为我国的第四大税种。

——据赵仁平《近现代中国个人所得税功能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税制变革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税制变革的作用。
2022-05-06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三)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42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1950628日,杜鲁门在一份公开声明中解释说:“共产主义已不局限于使用颠覆手段来征服独立国家,现在要用武装的侵犯与战争。因此,美国要勇敢地承担起保卫朝鲜的义务。”对于美国出兵朝鲜的决定,美国国会、美国广大媒体和民众给予了普遍的支持,特别是民意调查支持对朝鲜出兵的调查结果,民众舆论的支持率达到了81%。

材料三 朝鲜战争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利曾说,战后,美国加强对中国的贸易禁运,并纠合许多国家对中国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封锁。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和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原因。
(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国际方面分别分析抗日战争和朝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022-04-1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舒城中学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朝李时珍卓越的医学成就在中华传统医学的长河中熠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称赞《本草纲目》是“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李时珍云:“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作为一部非常讲究实用的医药著作,其所有理论与方药都服务于治病救人。作为一名儒医,李时珍秉持“治身以治天下”“寿国以寿万民”的理念,研习本草,悬壶济世。嘉靖《蕲州志》中记载,李时珍“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郭沫若赞其为“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书考八百家”,对诸家医学理论多有传承创新,对明以前的诸家本草“采其精粹”,“删去重复内容,辨正疑误内容”。

——摘编自王平《格物明理著本草,济世寿民佑苍生——<观典籍里的中国>之<本草纲目>》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本草纲目》成功问世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的科学精神。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迄1905年,清廷最高统治者痛定思痛,决意变法。19017月,清政府宣布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巡警部和练兵处、财政处5个中央机构,撤除地方和中央的闲散衙门。1905年前后,立宪国日本战胜君主国俄国的消息传来,慈禧太后震惊之余,“如梦初觉,知二十世纪中,无复专制政体容足之余地”,退决心仿行宪政,并于19069月下谕宣示预备立宪要先行厘定官制。190811月,溥仪继位,由其父载沣担任摄政王,主持国政,积极筹备立宪。原有之内阁、军机处、会议政务处、宪政编查馆、吏部、中书科、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批本处等衙门一律裁撒。组建责任内阁,在13名阁员中,满、蒙贵族占9名,其中皇族5名。当时即有人预言:“窃恐内闾甫成立,而推翻之动机已伏矣。”果然,不到半年,武昌首义爆发。

——摘编自李志茗《论清末新政时期的行政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行政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了一项“联合行动”计划,主张将自由国家团结起来在东南亚组成一个联盟来共同抵制共产主义力量。1954721日,日内瓦会议结束,并通过了《最后宣言》,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该地区进行的漫长殖民战争。但它也成为了杜勒斯筹建东南亚条约组织的转折点。98日,杜勒斯代表美国与英、法、澳、新、泰、菲、巴等七国正式签署了反共集体防务条约,即《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也称《马尼拉条约》),成功缔结了东南亚条约组织。虽然各国能在共同利益这条纽带的驱使下,被《东南亚条约》捆绑在一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会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满足杜勒斯的“反共联防”的雄心。更多时候,它们中的一些国家加入这个组织完全出于为了自己的领土安全或确保继续获得美国援助的考虑。

——摘编自黄文磊《地缘政治下的强势遏制:勒斯与东南亚条约组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杜勒斯推动建立东南亚条约组织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南亚条约组织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徐光启,出身于农民家庭,他经常下地帮助父亲做农活。他还向别的老农学技术,给棉花结顶打权,产量比原来增加不少,由此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已然萌发。后来先后遇上了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和利玛窦,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西方科学知识,包括农学知识并深切体会到西方科技对富国强兵的积极意义,于是放弃了诗词歌赋,重拾童年爱好,研究天文地理、水利测绘等领域。另-方面,青年和中年时期的徐光启也积极读书和参加科举考试,最终考取进士,此后逐步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但他在官场几起几落。徐光启回家守孝期间,曾经在家乡试种红薯,成功后将经验写成小册子散发,将红薯种植推广到江浙一带。后来,有一次辞官在天津附近试种红薯,将红薯种植推广到北方地区。又一次被罢官后,回到家乡将积累多年的农业资料系统地进行增广、审订、批点、编排,这就是著名的《农政全书》。《农政全书》中著有开垦、水利、荒政等一些不同寻常的内容,并且占了将近一半的篇幅,这是其他的大型农书所鲜见的。书中还记载了前人和他自己所掌握的农业技术,特别重视农业技术经验的推广,其中就有他以前写的《甘薯疏》。

——彭勇《徐光启:历史给明朝的最后一个机会》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在农学领域取得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著《衣政全书》的影响。

10 . 材料 1978 年至1985年是我国贫困人口减少最快的时期,减贫动力主要来自农村改革及农村经济的发展。1979 年中央成立专门机构支持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1980年又设立了“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但没法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状况。1986 年至2000年,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政府采取以发展为核心的扶贫政策。由国家投入资金,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各种产业促进增产增收。同时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2001年至2013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协调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在此期间,基层组织发展日益规范,“要致富,选好党支部”成为贫困人口的真实呼声。

——摘编自董敬怡 《中国扶贫改革40年:历程、经验及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扶贫改革的阶段性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扶贫改革工作的基本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