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4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中国历史上,禁酒和发明酒一样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大禹王时期就曾因人们嗜酒而下令禁酒,周公时为防人们因嗜酒而“伤德败性”特作酒诰以禁酒。但酒已成为人们宴客娱乐的必需品,故禁而不止。汉朝初年,国家开始推行垄断酒类买卖的榷酒制度,同时因酒耗民食,政府也往往在荒年之时或灾荒地区推行禁酒政策,后世多效行之。清代乾隆年间实行大规模、持续性酒禁,酒禁推行过程中争议不断,推行成效也未达预期。

乾隆二年(1739年)五月,针对生齿日繁民食日艰的严重局面,乾隆专门谕令直隶等江北五省“烧锅(开设作坊造酒)之事当永行禁止”,违禁私造之人及贿纵官员“从重治罪”,对失察地方官“严加处分”。然而此议一出,立即遭到刑部尚书孙嘉沧的上疏反对。孙嘉沧认为“烧酒之禁”不仅会造成老百姓转向耗费细粮的黄酒造卖,使得酿造烧酒的高粱等粗粮闲置而酿造黄酒的细粮吃紧,影响民生,还会导致官吏索贿枉法而加重百姓负担。孙嘉沧主张烧酒之禁“宜于数岁而不宜于丰岁”“禁于成灾之地而各地不必通行”。五省督抚意见虽有分歧,但基本上都反对“一概禁绝”,主张严禁大规模作曲贩卖,杜绝大规模造酒。

(在“严禁”和“宽禁”的争议中),在皇帝的反复谕令和不断督察下,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实施了“宽禁”,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犯禁处罚条规,然而禁酒的效果却并不理想。除少数地区执行比较严格外,大部分地区则是时紧时松,阳奉阴违。“因利之所在,人所必趋”“五省之民,执此业者不可胜计”“虽经严禁,终莫能断绝也”。乾隆十六年(1751年),严禁政策有所松弛。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部分地区恢复了烧锅税。

                                     ——综合摘编自陆连营《浅议清代乾隆年间的禁酒政策》和牛贯杰、王江《论清代烧锅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王朝颁布禁酒令的诸多考量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隆时期禁酒成效未达预期的原因。
2023-06-18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1年改革后,农村公社最大的问题是份地不足,但仍然保留着重分土地来承担国家赋税的习惯。改革后土地重分的周期有所变化,有些公社改革后就没有重分过土地,有些村社的土地重分的周期也变为24年之久。改革后,农民虽然获得了“自由”,分家的农户也越来越多。但为了耕种需要赎买土地,这样本来就很贫困的农民反而失去了本来就不充足的土地,公共资源也不断减少。一些村民为了生存,只好把自己家仅有的土地出租,外出打工。农奴制改革后农民通过赎买土地的方式得到了解放,可以说改革后村社是国家管理地方基层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陈丽娟、程广通《浅议1861年俄国村社职能的变化》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村公社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村公社发生变化的作用及局限。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管仲在齐国的改革特别重视工商业方面的发展。他认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将“农工商”从业者与“士”并称。同时置官设吏,加强对工商业的管理,薄税敛,通有无,重奖专业人员,力戒奢侈淫巧。他采用“官山海”政策,即“请君伐菹薪(枯柴),使国人煮水为盐,征而积之”。在铁器生产上采用“故善者不如与民量其重,计其赢,民得其七,君得其三”。同时通过会盟与诸侯各国达成关税协议:“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为了吸引其他诸侯国的商人来齐,管仲在生活、驿站设置等方面给予外商以优惠,“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所以各国商人纷纷到齐国经商,以至“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

——摘编自夏梦《管仲富民强国的经济措施浅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管仲工商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工商业改革产生的影响。
4 . 村社是俄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社会组织,是联系国家和民众纽带和桥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通过赎买土地的方式得到了解放,签订各种契约等还由村社管理。改革后村社仍是国家管理地方基层的重要工具,村社必须保证国家赋税的正常交纳。村社会给予孤寡老人和服役病人家属一定的照顾。在村社中不尊敬孝顺父母的农民,村社会给予惩罚和批评,子女与双亲出现争端时,村社会偏向双亲。农民对村社过于依赖,使得农民缺乏自主意识,民主观念淡薄,形成了逆来顺受的处世态度。同时,形成了俄国独有的集体主义精神。这种集体主义的原则对俄国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陈丽娟等《浅议1861年俄国村社职能的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农奴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概括村社的职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村社制度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近代史上的文字改革运动,从晚清时期就开始了。从运动的整体情形看,它实际包含四项内容:施行汉语拼音、使用简化字、写白话文、推广普通话。四项中的每一项,又可以单独构成一场运动,四项内容在实际运动中往往结合在一起。运动大体以辛亥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文字改革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在文学革命的框架内,借着五四运动的强大气流,迅速升腾为席卷全社会的潮流。“五四”后的文字改革运动,不但得到了北洋及国民政府的认可,而且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与弘扬。整场文字改革运动,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书同文、语同音”的目标。文字改革运动将汉字改造成为了一套科学符号,使其真正能够为广大民众所掌握,堪称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一大盛事。

——摘编自李洪岩《浅议近代的文字改革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文字改革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文字改革运动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   与一战后不同的是,除了对侵略国施以惩罚之外,盟国还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改造措施。一是对德日领土实施暂时占领与改造。在欧洲,由美、英、法、苏四国对德国领土实行分区占领,进行了比较彻底的非纳粹化运动。在亚洲,美国对日本实施了单独占领,进行了民主化改造。日本制定和平宪法,走上和平非战的道路,成为战后秩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盟军的占领,以强制的方式对德、日进行了改造,使其脱离了原先的发展轨道。在某种程度上,德、日两国可以说获得了新生。当然德、日两国在接受改造的程度上存在着很大区别。二是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设立欧洲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人类在战争处置上的一大进展。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伸张正义对战犯实施惩罚,还受害者以公道,也是对后来者以警示

——摘编自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盟国对德、日侵略国改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盟国对德、日侵略国改造的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留给人们的教训是.大国必须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正如联合国的设计者所设想的那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的任何一国,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对于大国的核心作用联合国显然比国联更为看重。另一方面联合国也更为重视和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的主权与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德意日受到沉重打击,也对英法主导的旧的殖民体系形成了冲击。《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第一次使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准则。为了促进民族自决,《联合国宪章》专门列有“关于非自治领土之宣言”“国际托管制度”“托管理事会”三章。总体而言,二战后期盟国对国际秩序的设计基本上得以实现,这对于维系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一直到今天。

——摘编自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基本理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历史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历史—选修4:历史人物评述】

甘地用独特的思想引领印度人民走向独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甘地出生于一个宗教家庭,从小受印度教思想的熏陶,其毋对于印度教的无比虔诚和宗教的圣洁给甘地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在所有的西方文化中,对甘地影响最深刻的莫过于世界文学巨人—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人道主义和宗教哲学著作《天国就在你心中》使甘地为之倾倒。

—朱其兵《历史教学要有“根”的情怀》

材料二甘地的非慕力不合作精神资源来自“真理与爱及非暴力所产生的力量”。甘地在人际关系方面,崇尚博爱、平等。……甘地他们通过反复的和平抗争方式,反复冲击挑战这种政策与法规,也反复承受因此带来的惩罚,从而使某政策与法规在道义上无法立足,在法理上漏洞百出,在现实上举步维艰,最后唤起全民的抗争,同时也唤起政策、法规制定与执行者的反省,使他们不得不寻求走出现实困境的路径,终至双方坐下和平协商解决问题。

—王德邦《文明制度下的文明反抗—甘地非基力不合作运动浅议》

材料三甘地把历史上自发的宗教非暴力抗争,不仅发展成大规模发动民众的现代政治手段,也发展出相应的一套理论,最后也确实成为达到印度独立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甘地在当时就风靡全球,包括风靡英国。它的历史背景是:包括英国在内,强国对殖民历史本身普遍的反省和道德谴责。甘地大量反基力哲人格言,展现的对民众的号召力,一身“拖地”纷纱和东方式神秘,不断入狱绝食的政治道德形象,使他成为世界偶像。

—摘编自林达《重读(甘地自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甘地独特思想的来源。

(2)据材料二、三指出甘地独特思想的主要内容,试举两例说明甘地是如何践行这一思想的。

(3)据材料三,概括印度人民崇拜甘地的最主要理由。指出甘地“成为世界偶像”的主要原因。

2017-12-0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董必武是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中为数不多的受过系统法学教育的人,这一背景使他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就看到了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在多方面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的问题。
他强调,人们必须认识清楚,人民民主政权制定出的法律和以往任何时代的法律都是不同的,它代表的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它的作用是保障新的国家政权、社会制度的稳定和巩固,保护的是人民的权利,人们不仅不应该反感,而且还必须努力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他提出必须看到和努力克服群众运动不重法律的副作用。他指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对于取得彻底的革命的胜利虽然作用重大,然而其产生的副作用就在于“群众运动是不完全依靠法律的,甚至对他们自己创造的表现自己意志的法律有时也不大尊重”,针对这种不重法律的倾向,在革命时期,因为环境和条件的需要,难以避免,但在和平建设时期,需要予以克服,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将群众运动引向和纳入法律的轨道。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加强法律教育,形成尊重法律和遵守法律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陈珊珊《浅议董必武法律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必武重视法律教育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律教育的积极影响。
2016-11-27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吉林省吉林大学附中高三上第五次摸底文综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中国进行了多次学制改革,逐步引领教育走向近代化。
材料一   1904年1月,清政府推出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人主持修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农历癸卯年,史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明确设定了各类学堂及其培养目标。如表所示:
各类学堂
培养目标
初等小学堂
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
高等小学堂
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以童年皆知作人之正理,皆有谋生之计虑为成效
普通中学堂
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选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底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
高等学堂
以教大学预备科为宗旨;以各学皆有专长为成效大学堂,通儒院以谨遵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大学堂以各项学术艺能之人才供任用为成效;通儒院以中国学术日有进步、能发明新理以著成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为成效
实业学堂
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其学专求实际,不尚空谈
初级师范学堂
拟派充高等小学堂及初等小学堂二项教员者入焉。以习普通学外,并讲明教授管理之法为宗旨;以全国人民识字日多为成效
优级师范学堂
以造就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以上项二种学堂师不外求为成效。
普通中学堂
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选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底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

—— 摘自《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   1922 年 9 月,北洋政府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对提案稍作修改后,提交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再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学制改革案》,于同年 11 月 1 日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这就是“壬戌学制”。它是五四运动教育改革的一个成果结晶,也是集国内外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于一体的产物。壬戌学制采用当时美国一些州已经实行了10多年的“六三三制”,它的颁布施行,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壬戌学制”以七项标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即:(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挥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许静《浅议壬戌学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癸卯学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壬戌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发生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016-11-27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宁夏区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