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战争与科技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1年莱茵河西岸被并入法国后,由于实行了拿破仑法典,贵族的封建特权被取消了,行会制度被废除了。对德国的最大影响表现为普鲁士的两次改革,这是因为1806年普鲁士在对法战争中失败,丧失了1/3的领土,德国人从对这次失败的反思中认识到,拿破仑的胜利基于法国革命,基于这个革命引发的自下而上的改革,及由这一改革焕发出来的民族精神,德国人要洗刷掉这次失败带来的耻辱,就必须自下而上的改革做起,这就导致了斯太因和哈登堡的改革,这些自由化的改革成为德国现代化的开端。

——摘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二   随着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进,世界历史进程开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质变,孕育了世界大战发生的结构性矛盾。整体性世界的形成从理念上要求各国超越民族、国家利益的局限,从全球利益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事实上20世纪初的世界发展与之背道而驰。一大批国家迅速赶上和超过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使得对商品市场、原材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争夺更趋白热化。此时的国际社会尚缺乏处理世界整体发展背景下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的调控机制,矛盾冲突无法及时得到缓解与调控,进而形成一种国际无政府体系。

——整理自徐友珍《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历史反思》

材料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能否应对好这一大变局,关键要看我们是否有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问答》


(1)举出拿破仑与第六次反法同盟在德国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根据材料一,概述拿破仑战争对德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结构性矛盾”的内涵。以美国和德国为例,从科技进步角度概括“一大批国家迅速赶上和超过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原因。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大变局”在目前国际政治领域的主要表现,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立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以及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
2022-05-3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温州中学、金华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2 . 寻找霸陵

20211214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了线上会议,公布了关于“汉文帝霸陵位置”的重大考古发现。

材料一   治霸陵(汉文帝)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帝本纪》

高祖薄姬,文帝母也。……孝景前二年崩,葬南陵,……近文帝。孝文窦皇后,景帝母也。……元光六年崩,合葬霸陵。

——《汉书·外戚传》



(1)历史上,古代皇帝有年号、谥号、庙号等称谓,材料一中的文帝、高祖、元光分别对应的是哪一个?(在答题卷上涂选)
①年号   A文帝
②谥号   B高祖
③庙号   C元光
(2)从材料一和地图来看,霸陵的修建体现了中国哪些传统文化?(不定项选择)
A.民本思想   B.恪守礼制   C.推崇孝道   D.天人合一

材料二   东汉应劭为《汉书·文帝纪》作注时,因汉文帝曾说“以北山石为椁”,就作了霸陵“因山为藏,不复起坟”的注释。元代骆天骥《类编长安志》记载: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由于凤凰嘴的整个山形很像帝陵封土,在地势加持下,明清多位君主来凤凰嘴纪念汉文帝,并在山前立满碑石:“康熙二十七年御制碑”、“雍正元年祭祀碑”等。20世纪上半叶,多名中外学者先后到凤凰嘴考察,都认为凤凰嘴就是霸陵。


(3)依据材料二,说明后人认为凤凰嘴就是霸陵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2017年开始,考古人员对距离凤凰嘴两公里处的江村大墓外藏坑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大量线索。

发现一江村大墓是一座有四条墓道的特大“亚”字形竖穴木椁墓,地面没有封土,在外藏坑里发现了大量陶俑、陶器等。
发现二外藏坑出土了几枚直径不到 1 厘米的印章,分别刻有“中司空印”“车府”等 字样,是明器官印的象征,具有官署机构的性质,相当于 100 多个官署机构围绕墓葬分布。
发现三窦皇后陵位位于江村大墓东北,墓葬也是呈“亚”字形竖穴扩木椁墓,一条东 西长约 1200 米左右,南北宽 860 米左右一圈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窦皇后陵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江村大墓西南约 3 公里处是薄太后南陵。
(4)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三个重大的考古发现。
2022-06-19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孔尚任(1648~1718),山东曲阜人,孔子64世孙。康熙二十三年,皇帝南巡过曲阜,孔尚任进讲儒家经典受赏识,破格授国子监博士,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他博览群书,喜诗文,精通音律,著有《湖海集》等诗文集。他经十余年时间,于康熙三十八年,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该剧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覆亡悲剧,抒发了作者的兴亡之感,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较好结合。剧本场面宏大,结构严谨,语言优美,主要人物也塑造得非常成功。《桃花扇》在京师上演,使名臣故老皆掩映独坐,唏嘘而散,为统治者所不满,孔尚任旋被罢官。

——摘编自《中国戏曲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尚任《桃花扇》取得成功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尚任仕途浮沉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材料   胡寄窗(1903-1993),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首任会长。四川天全人。曾创办《经济学报》《经济论评》杂志。

胡寄窗所著的三卷本《中国经济思想火》是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讨中国经济思想演变的思想通史,创立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理论新体系。

为了回应“欧洲中心论”对中国经济思想的忽视与贬低,胡寄窗先后出版了多部论著,通过对比分析告诉世界:我们的祖先同样构建了卓越的经济思想。他还认为未来的世界经济学更不必以西方为中心,开创了直接向国外弘扬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成就的范例。

20世纪80年代后期,胡寄窗敏锐地注意到,中国的经济改革可以批判地借鉴国外经济学的有益部分,于是他的研究重点开始从中国经济思想史转向西方经济学说。

纵观胡寄窗的学术生涯,他始终坚持经济学研究“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在“本土”和“国际”的相互融合中,梳理出中国经济思想的演变线索。

——摘编自刘迪《胡寄窗:将中国经济思想史推向世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寄窗的主要成就,并分析20世纪80年代他转移研究重点的背景。
(2)请简要谈谈胡寄窗的学术研究历程对你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二里头遗址Ⅲ区曾发掘出土一块不规则形残陶片,有研究者认为这块陶片表面存有多个字痕,与郑州二里冈早商文化牛骨刻辞、殷墟晚商文化中甲骨卜辞文句结构近似,疑似“社”“六”“蛇”“告”等文字,这能够说明
A.夏文化已经出现文字B.二里头遗址存在研究陶器的线索
C.研究历史必须有考古依据D.二里头文字与商文字有传承关系
2021-04-01更新 | 289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范文澜(1893-1969)是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少年时接受章炳麟“爱国爱种”的政治主张,拥护辛亥革命。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后,开始阅读宣传新思潮的书刊。翌年秋,在天津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爆发后,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02月到延安,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委托,主持编写中国通史(含中国近代史),在学术界率先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经学的阶级本质、历史地位及其发展规律作全面的评述。1941-1942年出版《中国通史简编》上册和中册,以阶级斗争为研究历史的基本线索,通过对史实的具体分析,揭示旧社会旧事物必然要被新社会新事物所替代的规律。1947年出版《中国近代史》上册,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和时代特征,高度评价了人民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历史功绩。

——中国社会科学网《范文澜》


(1)根据材料,概括范文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爱国行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范文澜以唯物史观作为史学研究理论基础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两集文献纪录片《卓越的恩格斯》,以简洁的手法、生动的故事和严谨的叙述,构连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纪录片以恩格斯的内心独白“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为线索展开叙事。“第二小提琴手”其实是恩格斯谦虚地对自己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定位。下列各项中,与之不相吻合的是
A.合写著作,共同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B.受委托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战斗纲领
C.一起创办“民主派机关报”——《新莱茵报》
D.共同完成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的撰写工作
2021-05-05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选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尹达(1906-1983年),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青年时代就读于河南大学,大革命失败后,尹达心忧国家命运,立志以考古研究探索中国社会发展规律。20世纪30年代,他主持了龙山文化等遗址的发掘工作。抗战爆发后,他悲愤地留下字条:我爱好考古······但我更爱世代所居住的故乡,我不能够坐视不救!毅然奔赴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工作期间,尹达从考古学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写成《中国原始社会》。新中国成立后,他肩负史学、考古学学术组织与学科建设重任,为探索中国历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演变规律,进行着长时间的理论思考。20世纪70年代末,他创建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阵地,对中国史学发展进行系统探索,为《中国史学发展史》的出版奠定基础。

——摘编自谢保成《尹达先生之路:“从考古到史学研究”》


(1)概括尹达史学研究的特点。
(2)简析尹达的人生经历所体现的精神价值。
2022-04-21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蒋廷黻(18961965),近代中国史研究“开山的人”。早年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接受西方史学的科学方法训练和进化论的影响。强调用实证的方法探求史事之间的因果联系,使得他后来每有著作,都信而有征,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蒋廷黻以史为鉴、以史经世,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把中国摆脱外国侵略而向对手学习的过程作为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把中国能否走出“中世纪状态”,建立“近代的民族国家”,作为全书的立论主题。《中国近代史》虽仅5万余字,但在当时流传甚广,后来成了他的代表作,不仅奠定了他在这一领域的学术地位,而且从中可以窥见他那代受过西方高等教育和西潮影响的学人,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关怀社会进步、主张政治改良的普遍心态。

——摘编自沈渭滨《困厄中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蒋廷黻史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蒋廷黻史学研究的意义。
2021-04-2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020·浙江·模拟预测
10 . 理性是西方历史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在思想、建筑、科学等领域均有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斯多葛(亚)学派看来……由于人的理性、灵魂与世界理性有同质性,人在理性命令下就有义务要求过一种社会生活。虽然按照伦理的最高要求,每个人应依自然而生活,他们对外界社会地位并不关心,也不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但是他们要求正义和普遍的人类之善,也必须充分应用于人类社会最低下的成员——奴隶。

——摘自彭艳崇《有限理性:早期斯多葛学派自然法思想及现代启示》

材料二   理性与浪漫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其中理性是主要方面,二者有对立也有统一。在建筑中,科学的理性总是处于支配地位,无论如何建筑都避免不了解决使用功能、结构、材料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则要归于科学理性的指导。浪漫为建筑注入活力,为理性骨架赋予血肉,使人的情感物化,使建筑呼应人的情感。

——摘自严铮《建筑中的理性与浪漫——从哲学史观的角度看待建筑》

材料三   到17、18 世纪,英国知识界围绕三个重大思想主题进行知识体系创新:第一,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是什么?第二,作为人类社会核心组织的国家和政府的起源、范围和目的是什么?第三,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和限度是什么?牛顿和洛克用经典著作从三个不同领域共同诠释了理性的本质。牛顿的贡献使人们开始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凭借人类的理性方法完全可以认识这些法则。

——摘自邓云清《思想的时代——牛顿、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概述斯多亚学派的主张。
(2)阅读材料二,从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圆顶及教堂的修建目的角度,阐述“建筑中的理性与浪漫”。
(3)写出牛顿和洛克的经典著作。根据材料三和所学,概述两位名人如何围绕17、18世纪英国知识界的前两大主题诠释理性。
2020-07-07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2020届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