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提高了4.6倍,其中重工业和一些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重工业的发展中,军事工业又占有突出的地位。据此可知,德国经济的发展(     
A.主要得益于国家实现统一B.促进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造成英法传统强国的衰落D.对欧洲国际关系构成挑战
2023-01-22更新 | 303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四合院严格遵循“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的序列。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位于中轴线上的堂屋最重要,是长辈起居、主人会客及供奉牌位的地方,东西厢房是晚辈住所、前院设倒座,作为仆役住房、厨房和客房。这说明中国古代四合院(     
A.成为我国各地基本的居住形式B.反映了封建体制下家国同构的特点
C.体现了传统社会敬天保民思想D.深受封建等级观念和宗法思想影响
3 . 下列表格所列出的改革及其取得的成就,你认为能取得改革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改革

成就

商鞅变法

为秦国后来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

加快了北方各民族的交融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A.推动生产力发展B.顺应时代潮流
C.推动民族的交融D.促进社会进步
2023-01-0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五代时期,宰相冯道爱护百姓、提携贤良,在当时有“名臣”、“元老”美誉。至宋代,冯道事五朝八姓十位皇帝的事迹引起史家关注,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斥其“奸臣之尤”。这一变化(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B.根植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C.折射出宋代文化专制的加强D.体现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5 . 一战期间,成千上万的华工有组织的奔赴协约国,英俄法三国一共招募了华工达30万人。这些华工从事着建筑、修路等体力工作。甚至有不少华工被迫上战场,在战场上修理工事、运送弹药,在一战当中华工约有5万人死亡。对于华工出国参战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因为华工具有埋头苦干精神
B.中国得以收回某些主权提升国际地位
C.北洋政府直接派兵参加一战的结果
D.华工出国参战改变了一战战争性质
2022-12-28更新 | 1150次组卷 | 1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指出:1789年《人权宣言》的颁布,如果单纯作为重大政治历史事件来看,它们都不值得重视,关键在于它们所承载的普遍意义和它们所代表的现实关系的历史运动方向。该学者意在强调“人权宣言”(     
A.承载了近代启蒙运动的价值观念B.构建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心理认同
C.描绘了资产阶级法治社会的设想D.宣扬了人人生而平等的政治思想
2022-12-2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鼎尖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凡尔赛和约》签署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并声明:“除非和约作如下修改:美国没有义务受行政院或大会以任何国联会员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和帝国的其他部分一票以上的票所作的任何选举、决议、报告或裁决之约束。”这表明当时美国(     
A.不愿参与与其无关的国际事务B.不满欧洲列强操控国联的局面
C.主张推行非殖民地化外交政策D.对国联全体一致原则表示反对
2022-12-17更新 | 835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皖北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孝文帝仿照汉族的门第制度,为拓跋鲜卑制定姓族,在鲜卑统治集团内建立起“以贵承贵,以贱袭贱”的森严的等级制度。这一做法旨在(     
A.争取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B.消除鲜卑族与汉族的矛盾
C.完成选官制度的根本改革D.推动北方农业生产的复兴
2022-12-17更新 | 735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皖北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48年前后》中写道:“马克思认为倾听工人们对于运动的意见对他说来非常重要。在任何时候他都愿意同工人们讨论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并且他很快就能知道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是否充分,他们对这些问题理解得越充分,他就越高兴。”马克思的这一认识(     
A.宣传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B.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创造了条件
C.提高了普通工人的理论水平D.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高潮的到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戊戌变法之初,日本政府提出:“促使中国人的觉醒确实是我国朝野上下人士的一大责任”,戊戌政变后,日本提出更希望(中国)有序渐进改革。再后来,日本加大了对张之洞等地方实力派的工作力度,并最终因此而驱逐了康有为。这表明日本政府(     
A.积极谋求在中国利益的最大化B.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改造中国
C.旗帜鲜明与维新志士划清界限D.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