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明代万历之前,一条鞭法已经在南方的部分地区施行,在江西、浙江、南直隶、广东广西、福建都较为成功。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后来,有学者对其研究时发现,一条鞭法在北方推广遭到了强烈的抵制。该学者意在说明(       
A.政策的制定需要因地制宜B.一条鞭法未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北方地区中央控制力缺失D.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影响政策推广
2 . 美国学者欧文·拉铁摩尔的《In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是一部围绕长城描述中国古代北方边地的著作。这部书传入国内后,书名被译为《中国的边疆》或《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对书名中的“中国”正确的理解是(     
A.地理概念:国家的中心城市B.政权概念:全国性统一政权
C.民族概念:华夏主体的中华民族D.文明概念:农耕文明的主体区域
2023-06-01更新 | 29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3 . 1914年12月24日,比利时前线的德军在战壕里摆上蜡烛,并唱起圣诞颂歌来庆祝。英国士兵唱英语的圣诞颂歌作为回礼,接着两边互相喊着圣诞节的祝贺话语。不久后,双方在无人地带互相交换起小礼物。多地士兵之间都出现了非官方的“圣诞节停战”。这反映出士兵们(     
A.放弃了爱国主义理想B.开始萌生反战主义思潮
C.自发反思战争的意义D.认识到一战的非正义性
2023-05-31更新 | 53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进入19世纪以来,随着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中出现了一批豪农豪商,甚至冒出“少数象三井鸿池那样的大富豪,(他们)称霸全国商业界并贷巨款给幕府和各藩”,“大阪商人一怒,天下诸侯惊惧”。材料所述现象(     
A.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B.使社会关系日益趋向紧张
C.拉开了社会制度变革序幕D.对明治维新具有一定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苏联的经济力量,由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0%上升到1970年的60%;在军事力量上1969年苏联洲际导弹增加到1060枚,赶上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开始发展和部署反弹道导弹系统,走到了美国前面,而且到70年代初苏联已经建成一支能对美国造成威胁的远洋海军。由此可知(     
A.苏联地位上升使美国压力渐增B.苏联的经济改革突破瓶颈
C.美苏争霸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D.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彰显
2023-05-03更新 | 32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史·李参传》载,李参为陕西转运使时,“部多戍兵,苦食少,参令民自度麦粟之赢余,先贷以钱,俟麦粟熟输之官,号青苗钱”,推行数年获得了官私两便的效果。后来王安石加以效仿,推行全国,地方官强制百姓借贷,民甚苦之。由此可知(       
A.青苗法旨在敛财于民B.边境更具备推行青苗法的条件
C.改革者从政经验不足D.变法措施激进蕴含着失败因素
2023-04-10更新 | 501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基于对自身安全性的忧虑,法国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伙同比利时于1923年出兵占领德国鲁尔区,引发国际危机。由于英美支持德国,法国不得已撤军;美国又推出“道威斯计划”,以帮助德国经济复兴为手段,促使德国有能力偿还战争赔款。这反映出(     
A.凡尔赛体系欠缺内部协调机制B.美国事实上赢得战后世界霸主地位
C.法国与德国的宿怨基本得到了解决D.一战的阴云是二战爆发的主因
2023-01-31更新 | 36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研究,北朝《地令》的实施是双轨制:在鲜卑拓跋族为主体的聚居区,实行的是普遍授田制,有实际的授田与土地还受;而在以汉人为主体的地区,各户的原有土地未被触动,也未见实际授田与土地还受,只是实行限田制和户籍登记。由此可见(     
A.均田制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B.土地所有权的变更频繁
C.土地私有观念影响制度实践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8年初爆发的大流感在三年时间造成全球约1/3的人口感染,数千万民众死亡。这场大流感被冠以许多名称,如“法国流感病”“那不勒斯士兵病”“德国瘟疫”“布尔什维克病”等等。作为中立国的西班牙较少顾忌,在报纸上报道病情实况,国际媒体由此把大流感称为“西班牙大流感”。这反映出当时(     
A.报刊媒体刻意掩盖事件真相B.战时敌对情绪阻碍了科学认识
C.协约国集团敌视社会主义苏俄D.国际联盟未能有效应对疫病蔓延
10 .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四月戊子,于“邺城毁五层佛图,于泥像中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魏所受汉传国玺’。”另据考古发现,北魏迁都洛阳后其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与魏晋一致。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治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B.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C.统治者注重强化政权的正统性D.实行民族平等与团结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