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649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同时他又强调:“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由此可知,孙中山(     
A.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认为革命的根本是推翻封建专制
C.明确提出国家的前途是实现民族统一D.指出民族问题的本质是政权问题
2 .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出版后,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表示难以接受其思想主张,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在维新变法的高潮阶段,甚至遭到支持光绪皇帝变法的两位大臣陈宝箴和孙家鼐反对而饬令毁版。《新学伪经考》之所以遭到反对,是因为它(     
A.竭力倡导君主立宪制B.有悖于传统主流思想
C.并不是科学的历史观D.触动了清朝统治根基
3 .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农家父子兄弟多是不分家的。商鞅在变法中改造“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社会,先下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尔后再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规定男丁(15足岁以上)登记在册。这些规定(     
A.旨在加强教化改善社会风气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促使血缘宗法制度得到加强D.强调社会尊卑等级关系
4 . 秦国商鞅认为“强者必富,富者必强”,在分配社会剩余产品时,应重征赋税,尽量扩大国家所占有的份额。他主张“民弱则尊官,贫则重赏”,要想国强,就要使民在贫富之间运动。商鞅的主张(     
A.适应了兼并战争形势需要B.体现了重商的思想
C.削弱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D.冲击了贵族的特权
2023-10-20更新 | 24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选修)试题
5 . 冷战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铁幕演说”的发表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约的建立
2023-10-18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有“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该措施的目的是(     
A.践行“小国寡民”思想B.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C.有效提升军队的战斗力D.鼓励发展小农经济
2023-10-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巴尔干部分地区曾先后落入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在反对这两个帝国的斗争中,巴尔干的民族主义日益高涨。另外,沙皇俄国以“泛斯拉夫主义”支持塞尔维亚人的统一主张,而奥匈帝国则坚决反对塞尔维亚独立,俄国与奥匈帝国的争斗不断。这表明(     
A.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逐渐加剧B.俄奥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C.巴尔干地区紧张局势日益升级D.俄国在国际问题上更注重伸张正义
8 . 赫鲁晓夫已经正式批准了东德关于柏林墙的修筑和边境封锁,但他再次强调这只是一次防御措施。正如在一次私人会谈中他告诉东德领导人,东德“不得越雷池一步,绝对不能侵占西柏林的领土”。这表明(     
A.苏联军事实力落后于美国B.东德意图占领西柏林的领地
C.苏联与东德之间关系平等D.冷战对峙中对抗与妥协并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随着欧洲战场的发展,美国先后取得日军占领的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所罗门群岛、菲律宾群岛等太平洋岛屿争夺战的胜利。紧接着,美军又攻克了硫礦岛和冲绳岛。美国的这一系列军事胜利(     
A.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B.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败亡
C.使太平洋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D.表明美国的实力始超日本
10 .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中的大国在处理德国问题上面临着一个困境:既不像法国人希望的那样严厉得足以把德国人永远踩在脚下,也不是宽大得足以使被征服的人安于自己新的处境。该“困境”(     
A.导致德国民族主义的产生B.缘于大国霸权战略的不同
C.体现凡尔赛体系的虚伪性D.引发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2023-10-11更新 | 623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