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汤震(1857-1917年),浙江山阴县人,1892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1894年出任安徽青阳知县,三个月后辞官回籍。甲午战后,汤震参与维新运动。1906年,汤震与张骞等创立预备立宪公会,任副会长。1909年,授云南按察使,旋改授江西提学使,均未赴任。武昌起义爆发后,被推举为浙江都督,派遣军队支援邻省反清革命。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他拒绝北京政府邀请。1915年,汤震致电反对袁世凯称帝。晚年,汤震回归故里,致力于家乡水利事业。他的遗言“竞利固属小人,贪名亦非佳士”可谓一生真实写照。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汤震做出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汤震体现的优良品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唐时期伴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监察制度得以基本形成。隋朝虽历时较短,但隋文帝对原有的监察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进一步完善官僚系统,将监察机构的规模扩大,并取消御史直属官制度,使御史脱离了宫禁,提高了其独立性,并恢复了地方巡查制度。同时监察机构的职责更加清晰、明确,中央与地方的监察机构相分离,中央官吏由御史台负责监察,下设治书侍御史、侍御史、殿内侍御史、监察御史,并且下属官吏不再由御史大夫任命更换,而是由吏部任命。地方官吏则由司隶台和谒者台,专掌州县监察。

——摘编自杨联《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迁、特征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改革监察制度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改革监察制度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方志敏(1899821日~193586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在白色恐怖包围下,1927年底,方志敏回到老家弋阳县,发动和组织农民。1928年至1933年,方志敏领导开展游击战争,实行土地革命,创建了赣东北苏区(后扩大为闽渐赣苏区)。苏区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力量”:创造了勤勤恳恳为苏维埃事业的赣东北党组织;创造了以“农民革命团”为组织形态的武装力量和红色政权;创造了作风过硬的红十军以及一整套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原则;创造了富有成效的土地革命的方式策略以及经济文化建设成就。赣东北根据地被毛泽东誉为“方志敏式”根据地,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苏维埃模范省”称号。

——摘编自《方志敏:在清贫中担当一“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方志敏同志领导的赣东北苏区表现出“惊人的力量”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方志敏同志的历史功绩。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松赞干布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江山,不仅感兴趣于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更将目光注视着唐王朝强大的政治和军事。松赞干布在位期间采取了另一个颇具雄才大略的改革方案:即仿照唐朝的府兵制,革除吐蕃原来旧的部落兵制,致力强兵。部落兵制是一种源于原始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掠夺、抢杀、血亲复仇为目的,建立在原始经济上的落后、野蛮的军事制度。这种军制毫无战斗力,很显然已不能适应新兴的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在此形势下,松赞干布在吐蕃建立起了一整套严密的军事组织。经过改革,吐蕃军队成为一支兵牧合一、集备战、生产、参战于一身的新型军队。此间,吐蕃的军事力量无论从数量上到质量上皆是相对强盛的,其军事制度也是相对严密、完善的。

——摘编自李燕《论松赞干布的 军事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松赞干布军事改革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松赞干布军事改革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915日,美军发动了“仁川”登陆。28日占领汉城,29日进抵三八线。朝鲜军队迅即溃败,朝鲜半岛的局势十分紧急。在这种情况下,金日成给斯大林发了求救电报,要求苏联给以援助。同时朝鲜外长朴宪永飞到北京,送来了金日成的求救信。恳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兵支援朝鲜。中共中央经过谨慎考虑决定出兵朝鲜,经过中朝人民共同努力,经历历次战役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一带,并最终于1953年朝、中、美三方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一个弱国敢于对抗世界一号强敌,这在世界史上是先例,毛泽东是先例。从此以后,以弱抗强的事例在世界其他国家出现。朝鲜这一仗使中国的国威在世界.上扬名,有华侨华人说:“都是人家侵略咱,这章书再也不会有了。”

——摘编自《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真相一来自俄国解密档案的新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战争产生的深远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西方科技。

材料一   吴敬,浙江杭州人,他对浙江的田亩、粮税和人口等非常熟悉。当时负责财政、经济的官员常邀他协助工作,这促使他去研究数学的应用问题。吴敬“积二十年”之功,于景泰元年(1450年)编著了《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共十卷。卷一至卷九,分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和勾股九类,都是对应用问题的解法。分“古问”和“比类”两种,前者摘自古算术书,后者是结合当时社会情况的应用问题。另有一部分应用问题是用诗词形式提问,第十卷专论开方。《九章算法比类大全》还搜集了许多应用问题,如计算利息合伙经营、就物抽分(以货物作价抵补运费或加工费)。

——摘编自南炳文、汤纲著《明史》

材料二   1672年,德国人莱布尼茨作为梅因兹选帝侯大使出使巴黎,开始研究笛卡尔、费尔玛和巴斯噶等人的著作。1673年莱布尼茨出使英国,期间研究了华里斯及巴罗等人的数学著作。1674年他发明了微积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的起点,是求曲线的切线作法及其计算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莱布尼茨从巴罗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所用的微分三角形法中得到启发,创立了一种新方法——纵坐标差分法。1686年,莱布尼茨发表了一篇有关微积分内容的论文,引起欧洲数学界的极大关注,莱布尼茨亦因此先于牛顿成为人们知晓的微积分这一新数学方法的发明者。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吴敬数学成就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吴敬相比,莱布尼茨数学成就的显著不同,并归纳两人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官方救助重点由乡村扩大到城市,呈现出向日常性社会保障体制发展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级城市突破原有政治和军事性质带来的限制,呈现出空前的兴盛。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又引发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市民贫富分化现象日益突出,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五月,宋廷采纳大臣苏舜钦的建议,仿照唐代旧制,在开封创设福田院。

宋代城市的官方医疗救助并不是分散、孤立的行为,而是普遍推行的城市救助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北宋时期,从相关政策的制订、制度的建立、机构的创置,到各项措施的实施及规范,乃至一些具体的救助活动,几乎都是由朝廷直接发出指令,并由各种朝廷派出机构负责和监督与执行。随着朝廷政策上的开放和鼓励,地方政府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除了各类穷民和贫民,也涉及普通市民、流动人员、灾荒饥民,乃至部分官宦士人。这些原本身份不一、高下有别的社会群体,在官方医疗救助体系中不再具有等级差别,而是同属平等的被救助者。

——摘编自陈国灿陈雪瑶《民生为重:宋代城市的官方医疗救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医疗救助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医疗救助发展的背景。
2022-02-1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陈潭秋(1896~1943年),湖北省黄冈县人。1916年他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后,畅读《新青年》等先进报刊文章并积极参加五四运动的斗争。随后与董必武等一起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陈潭秋出席中共一大时,有人“认为我们与孙中山是代表两个敌对的阶级……我们对孙中山应当与对北洋军阀一样”。陈潭秋认为不能把孙中山也看成军阀,“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革命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恐怕是要经过一些曲折的道路。……对反动统治阶级的人和事也要分一个青红皂白,分别对待。这样,我们的党才能得人心,才能站在正义的方面,才能扩大我们的政治影响,争取革命的多数。”最后会议决定:“对孙中山主义,采取批评态度,而对于某些进步的运动,则采取党外合作的形式来援助他”“应当积极组织无产阶级来参加和领导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运动。”

——摘编自陈乃宣著《中共一大代表丛书·陈潭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潭秋1921年早期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贡献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促成陈潭秋1921年早期统一战线思想产生的原因。
2022-01-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雾月政变后,拿破仑任命四位法学家组成委员会,着手起草《民法典》。经过法学家夜以继日的劳作,四个月内完成《民法典》草案。拿破仑熟悉古罗马法典,他洞悉人性,思维缜密,时常就草案提出精辟独到的意见。在18个月的时间里,拿破仑以高度责任感和务实态度主持了35次会议,对法典草案进行了逐条审议。法典草案经过参政院的仔细审查,又提交各法院以广泛征求意见。18033月,立法院通过法典。1804321日,经议会表决通过及拿破仑签署,这部法国《民法典》正式付诸实施。拿破仑以武力征服过许多国家,把他的法典带给那些国家,使当地人民摆脱封建桎梏,对那些国家后来的立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而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民法典》,不仅崇尚并保障公民的权益,而且为人类走向文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陈良《拿破仑的荣耀——法国<民法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民法典》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拿破仑《民法典》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蒋介石就意识到:若要彻底实现中日战争世界化,中方须配合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国家,而不是坐待他国指挥。以他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积极的战略导向,迅速决定对德、意、日三国同时宣战,“用意乃在放弃其无关紧要与侵略之德意,而获得利害密切之英俄也,且得对俄对英对美皆有发言之地位”。同时,他召见美英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戴尼斯,商讨派军入缅援助英国抗日和联合作战等问题,并通过新任外交部部长宋子文向美国当局转告“对香港已积极增援,对安南亦决进击”。在入缅交涉的同时,蒋介石也与美英两国积极商议建立联合军事委员会,制定全盘战略计划。尽管从珍珠港事变爆发后短短十几天的交涉看,蒋介石的战略规划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但这些交涉沟通了各方关系,为中国得到来自盟军的武器和其他援助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姜涛《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对美英军事合作的构想及交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的战略规划。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实施这些战略规划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