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杜佑(736——812),出身于仕宦世家,他十八岁开始从政。在淮南经历了十三年,杜佑到淮南时,遭逢早灾,饥荒严重,他一面下令富户出售粮食,救济灾民:一面革除苛捐杂税,安定社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休整旧有的雷陂,还开凿了胡渠,……稻子产量很高,于是淮南兵精银足。杜佑生平好学,手不释卷,公事之合,……完成了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通典》。《通典》凡二百卷,分有九门。以……职官、礼、乐、民、刑、州郡、边防,每门又各分子目,专叙历代典章制度。《通典》整合历史代史志中有关典章制度的资料,分门别类,为史书编撰提供了新的素材。《通典》综合历代史志中有关典章制度的资料,分门别类,竟委穷源,为史书编纂开辟了新的途径;杜佑还发展了史书自注的方法,不但可以补正文的不足,而且指出材料的出处,便于稽考;“酌古之要,通今之宜,既弊而思变”;反对墨守成规……这就可见社佑从历史的发展变化中,认识到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定征度上冲破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思想的桎梏。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总结杜佑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阐述《通典》的重要价值
2023-04-03更新 | 4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6年春,随着越南战争的逐步升级,美国在越南战场越陷越深。为了及早结束越南战争,有人极力鼓动使用战术核武器。大多数美国战略家、许多政治领导人和参加过“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都竭力反对使用核武器。“杰森”小组是五角大楼的顾问组织,经过数月的研究论证,一份题为“东南亚的战术核武器"的绝密报告完成。报告认为,如果掌握了越共基地的准确方位,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决不会对战争结局产生任何决定性影响。越共的部队规模小,灵活机动,营地又极其隐蔽难以发现,相比之下,如果受到战术核打击,美军的损失将更为惨重。报告认为,使用战术核武器可能导致的政治后果就是战争进一步升级。即使敌人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性还击,美国在越南首先使用战术核武器的事实将导致影响深远的严重后果,最重要的后果可能就是跨越了核门槛。世界各国必将逮责美国使用战术核武器,甚至可能导致美日同盟条约的废除。美国也无法向国内舆论交代。

——摘编自【美】彼特+海斯、尼娜·坦嫩瓦尔德《美国为何没有在越战中动用核武器?》


(1)根据材料材并精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南亚的战术核式器”的绝密报告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东南亚的战术核武器”的绝密报告的主要内容。
2023-04-03更新 | 5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治维新初期,暮藩体制下“‘国’即意味着各个‘藩’”的观念十分浓厚,出身长州藩等地的士族长期把持国政。鉴于此,19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在修身、唱歌、历史等课程中强烈灌输国家观念,统一国语,组织师生拜读《教育救语》,“将法理上天皇的绝对权力灌输到国民精补的各个角落”。1872年,政府在《征兵告谕》中晓谕全国所有“皇国一般之民”都有精忠报国之义务。1876年底,日本基本上变为整齐划一的3府35县的政治体制,统一的明治政府成为全国民众面对的政治对象。此外,政府还建立神道教,从宗教方面培养民众的国民意识。

——摘编自高燎《明治维新与近代日本乡村国民意识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强化日本国民意识的措施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强化日本国民意识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七月,司马光知谏院以言事为职,开始了他为时五年的谏官生涯。改革科举考试是司马光进谏的重要方面,是其吏治思想的具体体现。宋承唐制,先考辞赋,后考其他。司马光在《论举选状》中明确提出,科举选人应以德行为先,其次是经术,再次是政事(政治见解),最后才是艺能(辞赋)。明经一科向来考五经、九经的背诵能力,所以一些擅长背书的人往往高中,有治国安邦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反而会落选。司马光主张多出一些分析性的考题,把明经一科从死记硬背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当时的考官出题不求实际、只求奇巧,或离合句读,故相迷误;或取卷末经注字数,以为问目,使得百分之八九十的应试举人交白卷,偏离了科举取士的本意,而起了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反作用。司马光对这一现象给予了抨击,明确提出应重选命题官,用通经术、晓大义的人来命题。

——摘编自宋衍申《司马光知谏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光科举改革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司马光科举改革的主张。
2023-04-03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谷文昌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实事求是的典范”“县委书记的好榜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谷文昌主要事迹简表

1915谷文昌出生于河南林县贫苦农民家庭
1939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抗日救国会
1942谷文昌参加了当地党组织,捐出了资金作为革命军费,编顺口溜唤醒群众革命热情,发动群众
1943经当地领导人介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帮八1943年路军送信,侦查敌情等
1944当地遭遇蝗灾,担任剿蝗指挥部侦查员,领导群众灭蝗斗争,保护了农业生产
1945领导群众掀起养蚕运动,组织群众成立互助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46解放战争爆发后,谷文昌组织民兵,参加了上党、邯郸、新乡等战
役,胆识过人,具有良好的军事素质
1947担任区政委,参加土改工作
1948报名参加南下工作队,渡过长江,转战江浙沪,直抵福建漳州东山岛
1952担任东山第三区区委书记,肃清国民党残匪,领导当地土改,团结群众,巩固政权
1955担任东山县县委书记,领导群众治理东山岛风沙灾害,经历一次次失败,十几年努力,改变了东山面貌
19641964年调任省林业厅厅长,只带走两箱子个人衣物,女儿一直在基层工作,平时严于律己,不谋私利,两袖清风
1967文革期间,下放宁化县红旗大队,帮助生产队提高了粮食产量,被称为“谷满仓”
1981谷文昌因病去世,骨灰葬于东山岛林场

——据《党史博览》等

材料二




(1)假如让你为谷文昌纪念馆设计三个展区,指出各个展区的主题并作简要介绍。
(2)对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的史料价值予以说明。
2023-04-01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联合测评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提升文明程度的重要方面,明治政府积极地发展近代教育。1871年成立文部省,负责主持文教改革事宜。1872年8月,文部省颁布了日本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重要改革法令——《学制》。《学制》明确规定了从小学抓起,普及初等国民教育的方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革中等教育。1883年的《农学校通则》和次年的《商业学校通则》推动了日本近代职业教育得以发展。同时,优先重点建立了以东京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等教育机构,来培养技术人员和国家干部。至1932年,日本的国立大学便达到6所,非国立大学20所,其它高等机构达到235所,小学入学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并向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派出留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学校除了教授各类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外,还向学生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宣扬“大和魂”、武士道、儒教的伦理道德,以树立天皇神权为中心的皇权主义、法西斯主义等。

——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美德三国能源转型关键时间节点

国家煤炭系统石油系统天然气系统
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开始时间完成时间
英国1560年之前1619年
(49.1%)
19261971年
(48.5%)
1970未完成
1973年(11.1%)
美国1850年前1885年
(50%)
1910年前1950年
(38.4%)
1925年未完成
1973年(30.1%)
德国1815年1853年
(49.6%)
1954年1972年
(46.1%)
1971年未完成
1973年(8.7%)
(注:括号内数字为特定时间点相关能源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比例。)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察》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需求不断增加。1978~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量由5.7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4.6亿标准煤,增长了4.3倍。据统计,2005年中国煤炭产量达到22.2亿吨,占整个一次能源消费的68.7%,而石油天然气仅占24%。近几年,我国对石油需求的年增长速度为16%,而石油开采的年增长速度却只有2%,石油净进口量从2000年的6962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1.63亿吨。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的82%将依赖进口。

——摘编自刁秀华《中国能源安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英、美、德三国能源转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西方国家能源转型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之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龚自珍(17921841),祖父、父亲皆为进士出身,外祖父是清朝著名学者、《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母亲段驯能诗工画。龚自珍精于经史,中过进士,做过礼部主事的官,生活的乾、嘉、道三朝,“圣朝”的威风依然,而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他在倡导经世致用学说时,成为众所共认得摇旗呐喊的有力人士。由此,一些士子学人从书斋转向社会,由宋、汉之学转向经世致用。在龚自珍的文献中,论及西方殖民主义的有两篇,一是《罢东南番舶议》,一是鸦片战争前的《送钦差大臣候官林公序》。“夫中国与夷人互市,大利在利其米,此外皆末也”,西方“所重者”,皆中国“不急之物”,“宜皆杜之”。在龚自珍身上集先进与落后于一体。他是中国传统思想向近代发展的一个最初步的中介,一个不可缺少的中介。

——摘编自茅海建《龚自珍和他的时代》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龚自珍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请简要评价龚自珍的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4年,45岁的西华师大“熊猫教授”胡锦矗,牵头全国第一次大熊猫野外调查研究。这次调查历时4年徒步9万公里,最终形成20多万字的《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报告》。基于胡锦矗科研团队的调查,国务院批准将2万公顷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扩建为20万公顷,同时建立唐家河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3年他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大熊野外生态观察站,取名“五一棚”,邀请著名动物学家夏勒等外国专家进驻“五一棚”,开启了大熊猫研究的国际合作,同时完成世界上第一部探索大熊猫生态环境和习性的巨著《卧龙的大熊猫》,出版专著20多部。胡锦矗发明通过龚便判断大熊猫特性的“胡氏方法”,沿用至今。他一直坚持授课到84岁高龄,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保护生物学人才。

——摘编自《西华师大三代科学家同获大熊猫研究与保护最高奖》


(1)根据材料,概括胡锦矗教授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胡锦矗教授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3-03-24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对殖民地发出了允许自治的信号;“自由法国”领导人戴高乐也对殖民地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主张尊重土著政权机构,重视发挥土著的作用。在美国看来,摧毁欧洲的殖民主义制度是谋求世界霸权的前提。苏联也主张所有的殖民地实现完全的民族独立和自决,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自决和民族平等的运动。殖民地人民经过战火的洗礼,政治觉悟和民族觉悟日渐提高,成长为一支庞大的反殖大军。在此背景下,联合国在借鉴一战后国际联盟处理殖民地问题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行非殖民化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联合国在全球不道余力地推进非殖民化的进程,截至21世纪初,全球政治独立的非殖民化目标已基本完成。

——摘编自王文《联合国关于非殖民化的机制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能够大力推行非殖民化方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大力推行非殖民化方针的历史意义。
2023-03-24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五)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