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约翰(1882- 1966), 中国近代著名体育教育家,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他生于福建厦门.少年时深受“东亚病夫”的刺激,发奋锻炼身体,曾获得多个体育项目的校冠军。因运动才能突出.1914年应聘到清华任教,后担任体育部主任,在清华大学工作了52年。他认为“动是健康的泉源”,入校后说服了很多运动时间就躲起来的学生锻炼身体。他按学生的特点编组,定训练矫正项目,引导他们掌握赛跑、跳跃、器械、球类的基本技术,既提高了兴趣,又增强了效果。他认为“运动场是培养学生品格的极好场所",并和当时在北京的几所主要大学的体育教师成立了体育会。共同呼吁要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他认为“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不只限于运动场上,而且能够影响整个社会。”他抱着“强国必先强种”的目的,同国内体育名流一起。多次创办“暑期体校”,自任主任,并担任主讲。抗战期间,马约翰怀着爱国热忱,随校南迁到长沙、昆明,在物质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仍千方百计开展体育活动并发展军体项目,教同学以抗敌救国的本领。.

——摘编自鲁牧《我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马约翰教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约翰的体育思想.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马约翰的体育实践活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拓跋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
汉姓长孙
A.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B.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C.改鲜卑人为汉人D.消灭了鲜卑陋习
2020-11-12更新 | 146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0—2011学年福建省罗源一中高二3月月考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诏尚书令杨素与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徙洛州郭内居民及诸州富商大贾数万户以实之。……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丁男不供(不足),始役妇人”。

材料二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隋时百姓纵有财物,岂得保此?自朕有天下已来,存心抚养,无有所科差(科差:对平民财物或劳役的征发),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即朕所赐。向使朕科唤不已,虽数资赏赐,亦不如不得。”

——王惠敏《李世民全传》


(1)概括材料一中隋炀帝在过度役使民力方面的史实,据此分析对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产生的危害。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与隋炀帝的不同之处。他在经济政策方面的特征是什么?由此对唐朝的统治产生了哪些影响?
4 . 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是
A.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B.举办“心动安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C.在“世界读书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D.上海世博园建设成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年11月,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商定,1944年5月由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地区登陆。此时,在苏德战场,苏军已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法西斯德军一再溃退,希特勒只好把大量预备队和西线兵力东调。盟军在发动诺曼底登陆战役前,对敌情作了广泛而周密的侦察,对希特勒的部署方案了如指掌。盟军在拟定登陆作战计划时认为,可供登陆的方向有法国北部和南部,根据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迅速指向德国腹地的战略意图,盟军以法国北部为主要登陆方向。德军西线的防御作业进展非常缓慢,主要防御工事迟迟未能完成。在对盟军登陆地点的判断、抗登陆作战的组织与实施以及指挥的协调上,德军最高统帅犯了重大的致命错误。诺曼底登陆战役,对于加速纳粹德国的崩溃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彭训厚《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登陆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诺曼底登陆战役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为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目前,杂交水稻已推广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均亩产增长20%-50%,如今,杂交水稻还在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巴西等国家大面积种植,也相继在埃及、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墨西哥和南美各国等推广开来。袁隆平毫无保留地传授杂交水稻技术的经验和心得,使罗孝和、黎垣庆、郭名奇、朱运昌等迅速成长为杂交水稻专家,输送了谢放鸣、肖金华、李继明、符习勤、袁定阳、段美娟等多名研究人员赴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深造学习。他学术超前,但生活补素,三四十元一件的衬衣照样穿,10多元一根的领带照样系。“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的密码。”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院士获颁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

——摘编自曹馨尹《创新与梦想:走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袁隆平体现的时代精神。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材料   汉武帝时,由于大事兴作,巨款开支,不仅使汉初七十年间的积蓄为之一空,而且广大农民由于繁重的赋税徭役和豪强豪商的盘削,加上连年天灾,纷纷破产流亡。同时,豪商大贾们利用汉初以来“开山泽之禁”的政策,操纵冶铁、煮盐、铸钱等生产部门。面对严峻的情势,汉武帝决心进行财政经济改革,从公元前120年起,重用“兴利之臣”,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这其中尤以桑弘羊最受信任。他推出了一系列改革经济财政的措施,主要有:征收财产税,即算缗告缗;扩大公田数量,出租给农民并收税;屯边移民,将民众迁往汉帝国新占领的土地上耕种,这个措施极有助于安置流民、降低军费;推行五铢钱,打击私铸行为;盐铁收归官营等。后来,王安石变法中的均输法、市易法就是脱胎于桑弘羊设置的均输、平准,历代以来实行的专卖政策也是出自他的盐铁官营之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桑弘羊主持财政经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桑弘羊的财政经济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不恤君亲,不顾人伦”,其书其人宜“亟诛绝之”;五四时期,李贽被认为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多元化倾向。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明末清初距李贽所处时代最近,其评价更具可信性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C.综合多人评价即可还原历史人物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
2020-06-17更新 | 236次组卷 | 3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国史十六讲》评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之一在于“原先胡人与汉人的差别,逐渐转化为士人与庶人(庶人:无官爵的平民)的差别”。以下直接推动此现象出现的措施是
A.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B.学说汉话,穿汉服,移风易俗
C.采用官吏俸禄制度,整顿吏治D.改汉姓,确定鲜卑贵族门第高下
10 . 汤因比说:“如果历史学家是诚实的、具有自我批评精神的,并且很擅长反省艺术和心理分析,那么他肯定将尽最大努力去撰写一部没有偏见的历史;但是即使如此,我相信,他的成功最多只能是局部的。”可见作者认为
A.历史作品都带有主观性B.历史学家必须具有自我批评精神
C.历史本身不具有客观性D.历史学家应该带着反省研究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