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辜鸿铭,1857年出生于英属马来西亚华侨家庭,10岁随义父布朗(英国人)到英国留学,先后在英、德、法留学11年,获得文、理、工、哲等多科文凭。留学期间,受热爱自然、歌颂农村,批驳工业文明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们的影响较大。

1885年前往中国,成为张之洞的洋文秘书,同时开始长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反对学习西方文化,指责洋务运动,更反对维新变法,终其一生反对中国欧化。他翻译了许多儒家文化典籍并将其介绍到西方,也翻译英国诗歌并将其介绍到中国。

1916年,主张“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聘请辜鸿铭为英国古典文学教授。辜鸿铭要求学生用英文翻译《四书》《千字文》等,并把英国诗歌分为国风、大小雅,为每个外国作家作品都要找一对等的中国作家作品,在比较中说明中国的文化比西方优秀。面临当时世界局势,他更坚定了中国礼教传统可拯救世界危机的信念。

——摘编自孔庆茂《辜鸿铭评传》


(1)根据材料,分析辜鸿铭热爱中学反对西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学者辜鸿铭。
2022-08-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龚自珍(1792一1841),字?人,号定庵,生于杭州官宦之家6岁入京,在祖父父亲的影响下,广泛接触经史文字官制目录金石等十八九岁开始“执笔道天下事”,撰写的《明良论》四篇《平均篇》等说明龚自珍踏上了与父祖辈不同的议政道路在《上镇守吐鲁番领队大臣宝公书》《西域置行省议》《蒙古图志》等文章中,阐述了西北北方的边政问题在1839年1月的《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中,明确表达了力主禁烟与反抗英国侵略的坚定态度龚自珍与魏源并称“龚魏”;梁启超认为“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鲁迅也“少时喜学定庵诗”

——摘编自樊克政《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龚自珍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龚自珍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龚自珍思想影响的认识。
2020-05-27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黑龙江省实验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材料   关于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世卿世禄”,实行军功爵制;建立君主集权的行政体制,实行郡县制,居民实行什伍编制,实行连坐法;奖励农耕,抑制、打击工商业的发展;彰明法令,禁绝游说,禁毁《诗》《书》,打击儒家等。……在这众多的变法条文中,有一个总的指导思想贯穿于变法的全过程,即严刑峻法,强化君权,奖励耕战,以愚民众,最后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商君书》云:“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民弱国强,民强国弱”,“国有礼有乐,有诗有书,有善有修,有孝有悌,有廉有辩,国有此十者,必削亡”,“行罚重其轻者,轻其重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法刑”,“圣人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疾务农”。……在《商君书》中,这种以“愚民”、“弱民”为手段以达富国强兵之目的条文充斥全书。

——摘编自刘国祥《试论商鞅变法的负面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为加强民众控制而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变法中加强民众控制所造成的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德意志皇帝召开的对马丁·路德的听审会上,马丁·路德最后总结说:“皇帝陛下和诸位王公阁下……除非能依据《圣经》的见证判定我的错误,或者根据显而易见的论据,依照《圣经》判定我有罪,而我的良心能坚信这判定合乎上帝的真道,否则我不能也不会收回我的主张。因为违背良心做事,我不平安,也不会接受。这就是我的立场,我别无选择。愿神助我,阿门。”随后德意志皇帝宣布马丁·路德为不受法律保护的人。

——《马丁·路德传》

材料二   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就义之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

——梁启超《谭嗣同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马丁·路德称“我不能也不会收回我的主张”指的是什么?这些改革观点对德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所说谭嗣同被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些人倡导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给他们造成这样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我们从改革家身上可以学到怎样的精神?
2019-01-2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国大将,戎马一生,忠勇过人,但也刚愎自用,后败走麦城,被擒身亡。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以英雄义士而非神人、圣人形象出现。唐中期,荆州民众开始自发兴建庙宇奉祀关羽,但诗人们咏三国故事还是以诸葛亮和刘备为主,很少有诗涉及关羽。北宋时期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受到重视,统治者一路加封,关羽由“侯”而“公”而“王”,成为护佑国家的最高武神。而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又成了道教的财神。元代时关羽又成为皇帝参加的“镇伏邪魔护安国”法事的“监坛者”,人们相信关羽的驱邪镇魔的作用。明中叶以后,其庙与“孔庙”并称,关羽成为知名度超过孔圣人的“武圣”。每年五月十三,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加上宋元以来戏曲小说的影响,关羽信仰日盛,明末清初“关帝庙”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和村落,成为全民各个阶层特别是游民和行商所接受和崇拜的“关帝”,而且随着华侨走向世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概括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发展的原因。

2018-10-20更新 | 9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7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解释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起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2019-01-30更新 | 2290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余光中先生是一位生在大陆,成名于港台的著名诗人。他创作风格的轨迹基本体现了台湾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早年熟读的“日暮道且远,游子思故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些思乡的诗句可以说无时无刻不被眼前的“有家不能归,有根不能寻”的现实所引发。作为背负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富有激情的诗人,这种感情长期郁于心中,一旦爆发便如决堤的江河之水一发而不可收拾。他在诗中曾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摘编自《余光中‘乡愁四韵’赏析》

(1)根据材料,概括余光中创作风格的特点,并分析其创作乡愁诗的情感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余光中乡愁诗的创作背景。

2018-06-1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1999年,在每年一届的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召开前夕,以生产“孔府”牌系列香烟享誉国内的滕州卷烟厂,独具慧眼、抓住良机,隆重推出了一枚“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烟盒,引起了广大烟标收藏者的关注。下列与该烟标有关的史实,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B.孔子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等
10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期间,协约国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功地利用了宣传战这一重要手段。英国一份刊物上有诗写道:“同胞们,为响应光荣的号召而必须投入的伟大战斗中……至少要认清你们是为正义而战争。”美国在参战决议通过一星期后,设立由乔治·克里尔领导的宣传委员会,用骇人的笔调描绘德军的威胁,“说他们是企图掠夺欧洲并将统治扩及西半球的匈奴人”。英国作家日利别尔特·帕尔克尔领导的在美国的英国宣传点,无偿地向三百多家美国报刊提供亲英文章和材料   。协约国对中立国宣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中立国的文化传统和民众心理着手,用渲染和夸大的手法来宣传德国的暴行,从而争取中立国对协约国的同情和支持。协约国对德国士兵的宣传主要采取空投教发传单的方式,其内容主要是将战争的进展情况告诉德军。协约国还极力分化同盟国国内民族关系和同盟国之间的关系。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支持建立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动摇了德国境内犹太人对德国的忠诚,同时也使其他国家的犹太人起来援助协约国。

——摘编自颁国梅、朱静华《试论一战中的宣传战》


(1)根据材料,概括协约国宣传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协约国的宣传战在一战中发挥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