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辜鸿铭,1857年出生于英属马来西亚华侨家庭,10岁随义父布朗(英国人)到英国留学,先后在英、德、法留学11年,获得文、理、工、哲等多科文凭。留学期间,受热爱自然、歌颂农村,批驳工业文明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们的影响较大。

1885年前往中国,成为张之洞的洋文秘书,同时开始长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反对学习西方文化,指责洋务运动,更反对维新变法,终其一生反对中国欧化。他翻译了许多儒家文化典籍并将其介绍到西方,也翻译英国诗歌并将其介绍到中国。

1916年,主张“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聘请辜鸿铭为英国古典文学教授。辜鸿铭要求学生用英文翻译《四书》《千字文》等,并把英国诗歌分为国风、大小雅,为每个外国作家作品都要找一对等的中国作家作品,在比较中说明中国的文化比西方优秀。面临当时世界局势,他更坚定了中国礼教传统可拯救世界危机的信念。

——摘编自孔庆茂《辜鸿铭评传》


(1)根据材料,分析辜鸿铭热爱中学反对西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学者辜鸿铭。
2022-08-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材料 秋瑾,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浙江省山阴县(今绍兴市)人。1904年她与陈撷芬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妇女革命团体“共爱会”。19071月,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她在上面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妇女所处之悲惨境遇,而且还探讨了摆脱这种境遇的途径。首先,秋瑾自己以身作则,毅然结束不幸福的婚姻,与王廷钧离婚,而且敢于仗义执言,劝导别人摆脱不平等的婚姻。其次,她在一篇演说词中号召:“如今好学堂也多了,女子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自己养活自己呢!”秋瑾还提倡在中国创办女学,因为“女学不兴,种族不强”。她还先后创办了明道女学,寻溪女学等。值得一提的是,秋瑾认为妇女只注重自身的解放还不够,还要积极参加到政治斗争中去。秋瑾不仅是一个女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个诗人。她写了大量诗歌,表现了她坚决的革命意志和沸腾的爱国主义热忱。“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诗句,充分表现了诗人为革命而准备献身的精神。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和杨晓梅《思潮涌动与近代中国》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秋瑾认为解放妇女的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秋瑾体现的时代精神。
3 . 王安石以变法救贫弱,虽注重制度,而始终以人才为根本。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以谓方今在位人才之不足者,以臣使事之所及,可知矣。今以一路数千里之间,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职事者甚少,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至不可胜数。……以朝夕从事于无补之学,及其任之以事,然后卒然责之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宜其才之足以有为者少矣。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材料二 于是改法,罢诗赋、帖经、墨义,士各占治《易》《诗》《书》《周礼》《礼记》一经材料二,兼《论语》《孟子》。每试四场,初大经,次兼经,大义凡十道,后改《论语》《孟子》义各三道。次论一首,次策三道,礼部试即增二道。

——《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在位人才”不足的表现与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在位人才”不足问题,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措施?
(3)王安石在育才方面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有何借鉴?
2021-08-3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15届高三高考打靶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

巴尔扎克擅长于典型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的细致刻画,并表达人物性格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和发展。他认为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使自己成为当代社会的风俗史家;又认为小说家的人物不仅在于摹写社会现象,还须阐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指出人物、欲念和事件背后的意义。在塑造人物的问题上,他强调特性,也强调共性;他说诗人的使命在于创造典型,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又说典型人物应该把那些多少和他类似的人的性格特点集中于一身。他还强调艺术必须为社会服务;认为艺术家不仅要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艺术家必须同时是道德家和政治家。

在19世纪30至40年代,他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高老头、葛朗台等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但他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巴尔扎克作品风格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19世纪世界文学领域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的特点。
2021-08-2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四)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云:“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该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政治改良带动婚姻自由B.维新运动引领服饰习尚变迁
C.制度变革推动全盘西化D.戊戌变法推动反清革命高涨
6 . 北魏时期著名叙事诗《木兰诗》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诗中的“天子”“可汗”同一人,但又分别是汉民族和游牧民族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种现象反映出
A.诗人用词混乱,指代不清B.北魏时期民族交融加强
C.北魏政府有大量汉族官僚D.北魏已经统一黄河流域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新唐书·魏征传》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1)材料一中唐太宗怎样“以古为鉴”和“以人为鉴”的?
(2)材料二中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唐朝出现的什么盛世?请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该盛世产生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王安石积极倡导科举以经义取士,并把《孟子》列为考试科目之一,以改变“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的状况。他把改革科举看成是“一道德”,即统一思想,造就改革派人才的主要途径。照宁四年二月,王安石在所拟改革科举的中书礼子中,认为:“古之取士,皆本学校,道德一子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才皆足以有为于世。”因此他提出“宜先除去声病偶对之文,使学者得以专意经又”。“贡举新制”规定,应举人不再考试诗赋、帖经、墨义之类,而以《诗》《书》《易》《周礼》《礼记》为本经:《论语》《孟子》为兼经。第一场选考本经中的一经,第二场考兼经,都要“务通义理,不须尽用注疏”:第三场考论,第四场考时务策。同时废罢明经诸科,另设明法科,凡是原先应试明经诸科,而又“不能改试进士”科的,考明法科,“试以律令《刑统》大义断象,中格即取"。新的明法科,时称新科明法。

——摘编自白寿彝著《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改革科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改革科举制的意义。
2020-12-23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21届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以下有关孔子的历史常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B.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等
C.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D.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10 .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五位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点赞之余直抒惋叹。此外,历代文人墨客也对他们的文治武功给予了较高评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汉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汉书》

材料三   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民,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材料四   宋祖受非常之命,而终以一统天下,底于大定,垂及百年,世称盛治者,何也?

——王夫之《船山全书》

材料五   帝(成吉思汗)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绩甚重,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纪载云。

——宋濂等《元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贡献的角度,选出两位你认为功绩最大的帝王,并分别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