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北魏时期著名叙事诗《木兰诗》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诗中的“天子”“可汗”同一人,但又分别是汉民族和游牧民族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种现象反映出
A.诗人用词混乱,指代不清B.北魏时期民族交融加强
C.北魏政府有大量汉族官僚D.北魏已经统一黄河流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以下有关孔子的历史常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B.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等
C.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D.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九龄(678~740),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七岁能文,进士及第后步入仕途,开元年间官至宰相,成为秦至唐在统一王朝任官级别最高的岭南人。张九龄为政注重民生疾苦,轻刑罚,薄赋敛,扶持农桑。其为人忠诚耿介,敢于进谏,亦终因此罢相,后有人认为这是唐朝由治到乱的分水岭。张九龄有《曲江集》传世,其诗清新自然,其文高雅严整。岭南多被时人视为蛮荒之地,而在张九龄的笔下,却是山明水秀,风光无限。他曾主持开大庾岭新路,便利了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至今用之。张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人们以其家乡之名称之为“曲江风度”。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称赞他:“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

——据《新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九龄成为盛唐名相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九龄的历史贡献。
2020-07-09更新 | 4603次组卷 | 25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列材料:

情景一 康熙帝与中西文化

1674年,康熙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铸造便于携带的轻巧大炮,亲临卢沟桥炮场检验,赞扬“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所造350门炮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大显神威。为嘉奖南怀仁,康熙封他工部侍郎。但是据史料记载,康熙帝的统治政策中也有推崇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重新提倡八股文,允许妇女缠足等内容。

情景二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滇平

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瀚海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1)情景一所列举的史实是要说明什么观点?对此你有何看法?
(2)根据这些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3)通过以上两个情景,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角度,评价康熙帝的贡献。
2020-05-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巅峰冲刺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提升-专题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英国诗人写道:“一辆辆坦克一路踉跄冲向防线。……灰色的队伍,抱怨的面孔,笼罩在恐惧之中……诡秘的目光中,握紧的拳头里,有在泥泞中挣扎着的希望。”这首诗最早可能写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D.朝鲜战争期间
2019-08-2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人民版高中历史指导必修三复习:专题一检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神宗熙宁时,王安石为相,大加改革:科举考试中进士科不再考诗赋,改考论、策,其帖经、墨义,则改考大义(帖经专责记诵,大义是要说明义理,可以发抒意见的);别立新科明法,以待不能改业的士子;主张学校养士,所以整顿太学,立三舍之法,以学年和考试成绩递升,升至上舍生,可免发解及礼部考试,特赐取得做官资格。

变法为旧党所反对。他们的理由是:诗赋水平高低容易评判,策论弄虚作假也难知道,因此看卷子难了;以学问论,经义、策、论,似乎较诗、赋为有用,以实际论,则诗赋与策、论、经义,同为无用。他们主张科举继续以诗赋为主。

考试是从前读书人的出身之路,所考内容非其所习,科举之人,是要反对的。于是至元祜年间回复旧法,而熙宁之法复废。但又有一班只习于新法的人,也要加以反对。于是折衷其间,分进士为诗赋、经义两科。南宋以后,遂成定制。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科举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分析北宋科举改革受挫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巴尔扎克擅长典型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的细致刻画,并表达人物性格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和发展。他认为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不仅要摹写社会现象,还须阐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在塑造人物的问题上,他强调诗人的使命在于创造典型,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又说典型人物应该把那些多少个他类似的人的性格特点集中于一身。他还强调艺术家不仅要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高老头、葛朗台等2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但他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

——摘编自特罗亚《巴尔扎克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尔扎克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世贞,明朝一代名臣。他少年有才名,史籍称“生有异禀,书过耳,终身不忘”,“年十五,咏宝刀诗,师为之避席”。……隆庆元年(1567年),王世贞被起用为大名副使。大名风俗,逢婚丧之事,姻族相聚吃喝,“多者匝月不止”。置办一次,“而中人之亏去半矣”。王世贞到任,订婚丧礼,力求简约,“其俗至今守之”。大名府下属州、县十一个,真定府三十多个,但“以军兴论供输,则大名与真定等”,极不平等。经过王世贞力争,“乃不果增”。……万历二年(1574年)九月,王世贞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在任期间,他“为纠劾贪纵,咨访将才,刷军政,清屯田,郧遂隐然为重镇”。此时张居正当国,王世贞对张居正改革是支持的,“江陵相业,吾始终不谓其非”。但张居正的骄横跋扈,他又极为反感,“臣道太盛,坤维不宁”。张居正的妻弟辱江陵令,王世贞“论奏不少货”……万历十八年(1590年),王世贞辞官回乡。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世贞的主要政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世贞的为官品质。
9 . “世代高官今不再,厚禄被削特权消。二十级爵靠军功,唯军为荣民尚武。”诗中所描写的措施对秦国的影响有 (  )
①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②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③使得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④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
2018-09-1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同步练习卷: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解释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起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2019-01-30更新 | 2290次组卷 | 24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