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的改革在政治方面的共同作用。
2 . 进入19世纪之后,以美国进步政治家、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左翼资产阶级势力,一直在不停地进行着反对奴隶制、争取废除奴隶制的努力。而斯托夫人又以她杰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把废奴运动推向了高潮。这一潮流发生的根源是
A.启蒙思想家宣扬天赋人权B.黑人的起义斗争此起彼伏
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D.工业革命的发生及其扩展
2021-07-2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03年我国爆发“非典”疫情,并迅速向全国蔓延,充分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漏洞。我国政府开始改变过去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共卫生政策,加快改革。2003年国务院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传染病防治法》等系列法律法规。同时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大,特别是专项防治经费大幅增加,公共卫生机构通过市场化的技术服务收入比重逐年下降,公共卫生服务逐渐回归公益性质。近年来,在有效减轻人民医疗负担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医改基础上,国家加快了以“重实绩、重贡献,体现知识密集、高风险”公共卫生系统人员的薪酬改革,并制定了城乡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城市医生晋升前下基层服务,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等政策措施,优化医疗人才的资源配置,缓解西部、农村基层等落后地区的人才匮乏状况。2018年起,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

——摘编自胡兴强《中国公共卫生服务发展与改革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03年后我国公共卫生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3年后我国公共卫生改革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 冀朝鼎,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获法学和经济学博士学位。

留美期间,积极参加美国共产党组织的反帝大同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负责美共中央中国局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他先后担任国民党外汇管理委员会主任等,曾随孔祥熙出席创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会议等。在此期间,他利用在国民党政府金融机构中的合法地位,按照中共上级组织的指示,准确搜集到许多重要情报,并掩护了不少中共地下党员脱险;同时,还为延安及敌后抗日根据地购置医药、器械等奇缺物资,通过邓颖超转交后方。新中国诞生后,冀朝鼎在帝国主义实施禁运和经济封锁的困难面前,积极探索中国外经贸的新体制,加强外汇管理,以灵活的外交,与11个国家签订外贸协定,还成功地与日本、英国等未建交国家进行“民间贸易”,打破西方的孤立政策,开创中国对外交往与贸易的新局面。

——摘编自【美】格雷.路易斯《建国初期的冀朝鼎》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冀朝鼎的主要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冀朝鼎体现的个人品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一战爆发之初,中国《新群杂志》便公开检讨国家主义(强调国际强权政治和霸权思潮);《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也提出要用和平的“协力主义”来弥补国家主义的不足;梁启超更为彻底地放弃了极端国家主义主张。这些现象可说明当时
A.世界局势影响中国思想的路径思考
B.一战改变世界新旧文明格局
C.中国知识分子全面抨击西方价值观
D.国家主义遭到外交公理的冲击
2020-03-27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铜川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1978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据统计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领导人先后20次访问了51个国家,其中邓小平出访4次7个国家。这些频繁访问考察
A.表明中国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
B.预示着中国重大决策正在酝酸
C.表明国有企业改革即将全面展开
D.推动了国内经济形势明显好转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材料   乾隆年间,清廷将关内、奉天、热河等处的内务府所属官庄上的壮丁16000余人“拨出为民”,准其自谋生计,这是一次较大的释放官庄农奴的行动。以后又一再颁布“出旗为民”的诏令,不但准许壮丁开户为民,而且准许开户的壮丁,将“契买民地并开垦地亩”,“带往为业”。

皖南地主有奴役伴当世仆的制度,雍正五年1727年),清下令将部分伴当世仆”“开豁为良;规定其不在主家所生者,仍照旗人开户之例豁免为良至年代久远,文契无存,不受主家豢养者,概不得以世仆名之,永行严禁。至于其他过去被打入贱民阶层的人,雍正时期也陆续诏令削除其贱籍。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除山西陕西教坊乐籍,改业为良民又令除浙江绍兴府惰民丐籍。后又下令将苏州府常熟、昭文两县旧有丐户照乐籍惰民之例,除其丐籍,列为编民。粤东地区有一种名为贱民,他们以船为家,以捕鱼为业。清下令凡无力之登户,听其在船自便,不必强令登岸,如有力能建造房屋及搭棚栖身者,准其在于近水村庄居住,与良民一同编列甲户,以便检查,势家土棍不得借端欺凌驱逐

——据吕克勤、徐耀耀、徐高祉、袁坤主编《中国古代史》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初年社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初年社会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8 . 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是古代历史重大的改革,他们的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①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②政治制度为后世沿用
③不同程度地削弱了贵族的特权
④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在美国人民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人民普遍的反应是“我们要和平”。有些报刊指出: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我们的先辈从欧洲移居此地的先见之明充满自心底的感激。在人民看来,这只是一场“欧洲人的战争”,美国没有理由卷进去。美国1913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已经使生活水平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现在政府应当迅速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而不应将美国和人民拖入战争。

——摘编自李娟《浅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奉行“中立”政策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初期美国奉行“中立”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初期美国奉行“中立”政策的作用。
10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等王朝。…1918年的欧洲不同于1914年的欧洲,就象1815年的欧洲不同于1789年的欧洲一样。这说明“一战”
A.推进了战后的民主化进程
B.给欧洲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C.促使政府职能发生了变化
D.使“和平主义”成为历史潮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