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是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18781966年)先生年谱摘录

年份简历
1884开始随兄读书。时帝国主义侵略日急,中国藩篱尽失。常闻客来谈时务,对后来之接近政治颇有影响。
1892入成都尊经书院求学。好历史,深喜岳飞《满江红》、文天祥《正气歌》等忠义慷慨之作。
1897得读《盛世危言》《时务报》《蒙学报》《蜀学报》等,乃接受维新思想。
1903在日本留学,学电气工程技术。期间,邹容《革命军》出版,读之极为感动。又读《民约论》及欧洲各国革命史等。
1907创办《四川》杂志,鼓吹革命。翌年,日本政府查封其杂志,判其徒刑半年。
1914革命迭遭失败,激愤之余再次出国留学。入法国巴黎法科大学,研究(欧洲)政治经济。
1919读《过激派》(即《布尔塞维克》)等书;往来沪粤之间从事革命活动,并协助《劳动者》等刊物之工作。
1923在四川成都创办《赤心评论》,组织工会、农会。

——摘编自《华北大学为纪念吴玉章校长七十寿辰而作》(1948年)。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吴玉章思想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其转变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吴玉章为代表的革命家的历史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何香凝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廖仲恺被刺后,为纪念其“扶助农工”的遗志,何香凝次提出建立仲恺农工学校的建议。1927326日。仲恺农工学校正式开学,何香凝亲任校长。地曾说:“创办仲恺农工学校,内分农艺、蚕丝两科,不鸷高深学历.而注重实验,以训练中级技术人才”。地不仅重视实验基地建设,而且把理论与实践教学制度化,使学生毕业后能深入民间倾导改良工作。地还多次呼吁妇女的教育运动,“制定男女平等的法律和切实提高女子教育”,并在其赞助下,1927年广州创办了3所妇女劳工学校,举办妇女识字班。1938年,何香凝指出,“几十年来中国学生的教育方式,那是强迫青年学生吸引一大堆无用的知识,把他们都变成书采子,抗战开始时就把一切缺点都暴露出来,现在,惟有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号召热情勇敢的青年从血的斗争中学习,才能适应当前的抗战需要和战时环境。”

——摘编自牛加盟《何香极教育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何香凝办学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何香凝的教育思想。
3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88年,法国政府公布了华工档案,并在巴黎市中心里昂车站附近的一座广场镶建了华工纪念铜碑,纪念在“一战”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据统计,“一战”期间,欧洲战区华工总计约有14万人之巨,尽管他们与协约国并肩工作而非直接参战,但通过此举,中国不仅向世界有力地展示了参与国际事务的渴望,表明中国人有诚意且有能力支持协约国,而且以此方式将中国与协约国战争命运直接绑定,进而助推其他更重要的外交目标之实现正是这些目不识丁的农民成为中国致力于创建新的国家认同的前驱。他们的血汗、牺牲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列国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凭借。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劳工在“一战”中作出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其他更重要的外交目标”在“一战”结束后是否实现?为什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   晚清的音乐思想领域,仍固守着天朝帝国中华礼乐观。辛亥革命时期,广大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对音乐进行改良。最早提出音乐改良的匪石,主张以西乐为本彻底改良中乐,希望在社会、学校、家庭中全面普及音乐教育。曾志志则提出“为中国造一新音乐",认为新音乐有益于社会改良。他将西方古典音乐理论视为学习音乐或作曲的入门基础学科,编写了中国最早比较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典教科书》。当时新音乐的主要形态是学堂乐歌。学堂乐歌伴随着学校音乐教育兴起,起初多以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中国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供学生集体咏唱.学堂乐歌的代表作有《何日醒》《勉女权》《黄河》《出征军人》《光复纪念》等。这一时期出现了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志等第一代国民音乐教育家。民国成立后,由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的教育部将音乐课作为中小学和师范学校的必修课。蔡元培认为“唱歌,美育也”,在他的推动下,音乐美育思想不断发展。

——摘编自冯春玲、冯长春《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滥觞》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时期音乐文化改良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时期音乐文化改良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