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7年秋,南开中学的创立者张伯苓在天津青年会第五届学校运动会闭幕式上发表了题为“雅典的奥运会”的演说,第一次向国人介绍现代奥运会。1908年9月,张伯苓观看了伦敦奥运会,并在回国后向南开中学的师生们介绍了奥运会的盛况。1910年10月,张伯苓联络上海青年会和天津青年会中的体育界人士,在南京和他们共同筹办了以大中学生为骨干力量的第一次全国学界运动会,并亲任总裁判。这届运动会的《通告书》中明确提出了参与奥运会的理想。1924年8月,在南京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推选张伯苓为名誉会长。在张伯苓的领导下,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工作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嘉奖和认可。1931年,国际奥委会来函正式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奥委会,同时,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取得选派中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比赛的资格。在张伯苓等人的努力下,原已错过报名时间的田径健儿刘长春,成功代表中国参加了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

——摘编自刘楠楠《“体育校长”张伯苓》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伯苓对中国近代奥运事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加入奥运大家庭的有利条件。
2 . 冰雪运动的发展对促进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冰雪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每年的皇家冰嬉大典对于清王朝来说更有重要的政治与文化意义。清末民初,传统冰雪运动也开始了近现代转型。很多大学把体育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如燕京大学规定每位学生大一到大三每周都必须选一门体育课,包括滑冰、冰球等冰上运动。在高校蓬勃开展的冰雪运动及其携带的民族主义意识,很快被青年学生带入了更开放的社会公众视野中。19351月华北冰上运动会举办,当东北代表队入场时,队旗上白下黑,中绘各省地图,“象征白山黑水,映入观者眼帘,情绪为之起伏。令人有东北沦亡,不知何日收复之感”。

——摘编自《百年冰雪运动变迁映射民族复兴历程》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比较侧重竞技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呈现一枝独秀现象。1984年国务院政策要求“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作为根本目标,积极开展群众冰雪活动,冰雪运动政策由单一目标向双目标进行转化。2015年申办冬奥会成功后,不仅对冰雪运动竞技性、群众参与性有了明确的要求,同时还对冰雪产业、冰雪旅游等进行要求,冰雪运动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

——摘编自《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政策70年演进:历程、特征与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冰雪运动主体(受众)的变化,并说明推动传统冰雪运动向近现代“转型”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冰雪运动70年政策演进的特点和影响。
2022-08-0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表所示为1923~1924年孙中山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可用于说明,孙中山(     
言论出处
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孙文越飞宣言》(1923年)
俄国政府现行的政策—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点与应在中国实行的我的《建国方略》确是如出一辙的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答日本记者问

A.对国民革命方向摇摆不定
B.积极关注国际局势的变化
C.立足国情借鉴苏联的经验
D.强调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022-07-13更新 | 51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甘地自传》中提到:“当这名称:(非暴力不合作)诞生的时候,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它是什么,在古遮拉特文中,我也用过英文的“消极抵抗’这几个字来描述它。有一次我在欧洲人的一个集会上发觉消极抵抗’这个词的含义太狭隘了,我还发觉它被当做是弱者的武器,其特点是仇恨,最后还可以成为暴力。”据此可知(     
A.“非暴力不合作”旨在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B.“非暴力不合作”具有彻底不妥协的民族精神
C.“非暴力不合作”有利于动员群众广泛参与
D.“非暴力不合作”最终实现了印度的独立自主
2022-07-12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云冈石窟前期大佛雕有大耳、大目,具有典型北魏鲜卑族人的特点:公元494年以后佛像造像追求精细,面型大多消瘦,服饰也趋向宽衣博带,显现出南朝士人“秀骨清像”的独特形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反映鲜卑族加速封建化B.三教合一逐渐完成
C.石窟佛像属于影像史料D.体现中西文化融合
2022-07-07更新 | 58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对绝对统治权(殖民地)的争夺,因此,它们在一个又一个地区再三发生冲突:英国和德国在东非和西南非、英国和法国在逼罗和尼罗河流域、英国和俄国在波斯和阿富汗、德国和法国在摩洛哥和西非,相继发生了冲突。这些殖民地竞争转而又促成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据此可知,对绝对统治权的争夺(       
A.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B.反映了世界殖民体系已基本形成
C.加剧了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D.加重了亚非拉地区人民的苦难
2022-07-0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国际联盟于1932年10月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提出:至恢复一九三一年九月以前状态之不可能,前已述及之侨……效先规定适当解决所采之原则于下:……(四)承认日本在满洲之利益。……(七)满洲自治。据此可知(     )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B.国联纵容日本侵略C.日本受到国际制裁D.国联公正处理问题
2022-07-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65年初。美国开始轰炸越南。当时只有100余名群众在波士顿公共广场集会,表达反战立场。到1969年,全国参加反对越战集会的人数达到200万左右,遍及社会各阶层。人民对战争的痛怔迫使政策制定者不得不改变政策,可求结束战争的有效途径。1973年,美国停止侵越战争。由此可见(     
A.反战运动影响越战进程B.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高法
C.追求和平成为国际共识D.两极格局受到一定冲击
2022-07-0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这说明(     

新现象
各种枪炮朝自动化方向发展,英国研制的坦克开始使用
开始建造能携带20架飞机的航空母舰
飞机制造业快速发展使战争变为立体战争
化学武器和无线电技术广泛应用

A.战争客观上推动了科技进步
B.科技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C.科学技术往往是一把双刃剑
D.战争急剧改变了原有国际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不仅没有完全收回中国的主权,而且成为列强共同瓜分的对象,据此可知当时的国际秩序(     )
A.有明显的强权政治特征B.强调“全体一致”的原则
C.保证了战后的经济发展D.实现了和平与安全目标
2022-07-05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