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39年1月,英国政治漫画家大卫洛(David Low)在伦敦《标准晚报》上发表漫画(见下图)。此漫画意在(     

   

A.抨击德国对外侵略的嚣张气焰B.揭露英意勾结瓜分埃塞俄比亚
C.批判英国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D.说明英德两国矛盾冲突的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沈其韩(1922—2022),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52年,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大型地质勘探队——大冶资源勘探队成立,沈其韩作为业务骨干参与铁矿的详细勘探。他们白天到山野测量,夜晚在室内整理资料,很快完成了整个矿区精细的地形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沈其韩没有回过家,日夜都待在山上。之后,他又参与了山西中条山铜矿勘探。1956年,沈其韩进入地质矿产研究所(后改为地质研究所),开始进行早前寒武纪基础地质、同位素年代学和变质岩区工作方法的研究。此后,他相继完成多篇代表作,并获得多项国家奖励。在精心从事研究工作的同时,他也十分注重人才培养。他指导的学生,多已成为我国变质岩和前寒武纪地质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刘如楠《沈其韩院士:个人兴趣应和国家需要结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沈其韩对现代中国地质事业作出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沈其韩对现代中国地质事业作出贡献的主要因素。
2023-05-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抚吉十一校202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18年,列宁在分析了俄国经济的具体状况后,提出“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将是一个进步。如果国家资本主义在半年左右能在我国建立起来,那将是一个很大的胜利,那将极其可靠地保证社会主义一年以后在我国最终地巩固起来而立于不败之地。”这一主张(     
A.符合国内革命战争的需要B.集中财物推动政权巩固
C.促成新经济政策即时出台D.体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2023-05-05更新 | 567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主张:国家不应片面追求坚船利炮,而要大力发展经济,培养经济人才。11月制定的《兴中会章程》中则写道:“中国积弱,非一日矣……庸奴误国,荼毒苍生”。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体西用无法挽救危局B.战争失败加快革命进程
C.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分化D.孙中山对国情认识加深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徐达(13321385),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元末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先后大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1367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次年攻入大都,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死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在军中,军令一旦发出便不改变。各位将领遵奉其令都凛然畏惧,而在太祖面前则恭敬谨慎像不敢讲话一样。善于安抚将士,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无不感激他的恩德愿意报效尽力,因此,兵锋所向无不克敌制胜。他更能严格约束部队,所攻克的大都会、省会、府城县城等,均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战乱之苦。

——摘编自陈梧桐《明朝第一开国功臣徐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达的主要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达能够建功立业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蠲免赋税,就是对按照规定应交纳的赋税实行免征。康熙年间,蠲免政策普遍实行,蠲免赋税成为常例。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玄烨提出“欲使民生乐土、比屋丰盈,惟当责以蠲租”。于是从第二年开始,常常“一年蠲及数省”或“一省连蠲数年”,而且对这些省份往往实行“普免”,即全部免征当年的应纳赋税钱粮,至于区域性的蠲免更为普遍。据户部统计,至康熙五十年止,全部蠲免“共计逾万万”。蠲免政策当然首先对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阶级有利,而对一般佃户来说,虽然也多少减轻一些负担,但由于他们无地或少地,本来就不承担赋税,蠲免轮不到他们头上。而他们主要是租种地主的土地,地主对佃户的地租并未减少。针对这种弊端,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兵科给事中高遐昌提出对佃户的蠲免问题。于是康熙帝下令“嗣后凡遇蠲免钱粮,合计分数,业主蠲免七分,佃户蠲免三分”。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时期蠲免政策得以普遍实行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康熙时期蠲免赋税的政策。
2023-05-04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3届高三4月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7 . 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一带的部分工厂向北迁移至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计划短期内在黑龙江地区新建一个工业基地,史称“南厂北迁”运动。这一运动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朝鲜战争的爆发B.“一五”计划的实施
C.西藏的和平解放D.中苏关系的加强

8 . 材料: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前,苏联为满足战争需求,积极增强国内情报力量,对苏军情报工作的指挥机制进行合理调整,形成了高效的情报指挥系统。1943年春,为查明德军下一步行动计划,苏军情报力量围绕德军相关作战问题展开侦察,在总参谋部的指挥下,苏军各方面都加强了自己在行动地带的情报侦察工作。经过对德军作战思想和战法的反复研究,苏联最高统帅部最终摒弃对战略防御的偏见,采取以纵深梯次防御的各种火力、航空兵的猛烈突击及战役和战略预备队的反突击迎击德军的进攻,消耗和疲惫进攻之敌的针对性作战计划。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情报工作为苏军指挥层的决策提供了全程支援,苏军的行动始终是以准确的情报为基础的。

——摘编自孙建民等《库尔斯克战役中的苏军情报工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库尔斯克战役前苏军发展情报系统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库尔斯克战役前苏军健全情报系统的作用。
9 . 【遗址中的历史记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让我们走出历史课堂去探寻历史的踪迹,对历史文物眼观耳识、对历史遗址亲身实践,去触摸历史的真实存在,去回味厚重深沉的历史记忆。



鄂江中学即将组织一次研学旅行,假如你是该校的研学导游小王。请选择两处或两处以上厂遗址,自拟研学主题,写一篇研学导游词。(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文中不出现学校名称、自己名字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1—1975年的越南战争对于美国来说是一场痛苦发作、希望受挫和幻想的噩梦。美国要求英国出兵越南,不仅是为了加强其在越南的军事力量,更重要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与英国联合作战,以平息国内外日益高涨的反战浪潮,树立其“帮助南越反对共产主义侵略”的形象。同时,美国也希望通过英国的出兵,进而获得其他欧洲盟友的广泛响应,从而使越南战争国际化。但是,英国在越南战争上的判断与美国大相径庭。由于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在世界上遭到了广泛的谴责,同时英国也认识到美国在越南必然失败,不愿陷入这场“永远看不到希望”的战争,也不愿因为越南战争与其他反战的欧洲国家交恶。因此,尽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非美国传统盟国参加了越南战争,但是作为美国传统盟友的英国却拒绝派兵。鉴于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出于冷战的需要,英国希望能够帮助美国“体面地撤出越南”。正是出于以上动机,英国的做法是极力充当调停者的角色。

——摘编自张颖《越南战争中的英美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对待越南战争上的态度,并简析美英在越南战争出兵问题上出现分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越南战争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影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