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垣(18801971),字援庵,中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他在1943年叙述自己的治学经历时说道:“至于史学,此间风气亦变,从前专重考证,服膺嘉定钱氏;事变后颇重实用,推尊昆山顾氏;近又进一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他在“中国史学名著评论”的备课札记中写道“或问:‘现在中国史应如何做法’。答曰:‘一方面要发挥本民族伟大之精神,一方面要指责历朝政治之缺点;处处说明社会进化之原理,及国民与国家之关系’;目的在造就现代式的国家,与各国享平等之幸福。此现代本国史之做法’”。

——摘编自毛璃方:《陈垣“提倡有意义之史学”新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垣的历史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垣历史观形成的条件。
2023-04-21更新 | 31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一战爆发后的十多年中,西欧文学艺术家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如索利的十四行诗《当你看到千百万无言的死者》、乔治·杜阿梅尔的小说《受难者》、雷马可的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等。这些作品反映出当时(     
A.民族独立意识增强B.民众呼唤世界和平
C.战争引发精神危机D.和平主义成为主流
2023-04-20更新 | 703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太宗曾对臣下说:“炀帝之世,内外庶官,务相顺从……及天下大乱,家国两亡,虽其间万一有得免者,亦为时论所贬,终古不磨。”据此可知,唐太宗(     
A.宽减赋役,藏富于民B.鼓励进言,虚怀纳谏
C.发展科举,广纳俊才D.增设宰相,集思广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艾森豪威尔第一届政府时期对外援助并不积极,但基本上维持了杜鲁门政府经济、技术援助的规模。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即第二届政府时期,开始更多地关注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由强调军事援助,逐渐演变为突出经济援助和经济建设。这些变化(     
A.说明美国改变了冷战的思维B.反映出美苏由对抗走向缓和
C.旨在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D.加重了美国冷战的经济成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一战期间,德国的军火康采恩克虏伯,战时3年的平均利润比战前3年的平均利润增加了一倍多。法国垄断组织冶金工业公会的成员,如佛密纳钢铁厂的利润,从1915年的290万法郎增至1918年的1950万法郎。这表明,一战后(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发战争横财B.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欧洲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尚未动摇D.帝国主义政治不平衡加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主管教育的文部省的经费是政府部门中最多的,公民教育经费在国家和地方行政费用中的比率始终占10%左右。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了新的《学制》,全力以赴普及国民教育。在初等教育基础牢固确立后,重点转为改进中等和高等教育,开始建立和发展现代科研事业,为日本的现代化培养和储备了十分充裕的人才。1886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确立了两级师范体制。18963月,国会通过了《小学教员年功加薪国库补助法》,规定凡是5年教龄的小学教师,本薪一律加15% ,以后每增加5年加薪10% 。在这一时期,政府明确规定教师的社会地位“与一般官吏相同”,还建立健全了教师管理制度,把中等学校、师范学校以上的教师的任免权,上交中央政府,由文部大臣检定。

——摘编自李克《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青少年教育及其启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
7 . 我国古代历史叙述多采用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如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灵公荒淫无度,民不聊生,最终为赵盾族弟赵穿所杀。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君。”赵盾感到冤枉,辩解道:“弑者,赵穿,我无罪。”董狐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赞其为“董狐直笔”。这说明(     
A.史官董狐坚守历史书写的客观性B.官修史书所记载的史事不足为信
C.对历史的记录应采用“春秋笔法”D.历史真相与历史价值观不宜混淆
8 . 美国教科书中的中国古代历史

美国所使用的历史课本记录中国的部分,除了四大发明、中国地理环境等,还重点介绍了6位历史人物,他们分别是:孔子、嬴政、刘彻、李世民、武则天、郑和。

孔子开始出现在美国教科书上,是在19世纪上半叶。书中重点描述了他曾经担任过鲁国“司寇”的职位,从今天的职位来看,这个身份就相当于法官,也是美国的司法部长。除此之外,美国还将孔子人物形象刻在最高法院的门楣上,其余两个为犹太人的民族领袖摩西、古希腊雅典立法者梭伦。

美国历史课本中对秦始皇的描述,几乎都是赞美之词,他们认为秦始皇是一个大英雄,不论是个人能力,还是人格魅力都是非常出众的,这非常贴合美国所崇尚的“个人英雄主义”。

美国人历史课本中描述的汉武帝刘彻,是一个派遣张骞出使大月氏,打通影响欧亚大陆数千年历史的丝绸之路的人。

美国人描述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国家疆域开拓与种族交往中做出了极大地历史贡献。

美国汉学家罗汉在自己所著的《武曌:中国唯一的女皇帝》一书中,有一句对武则天评价的话,非常惹眼——“她没有性别,她是一位圣人”。

在美国的历史教材中,还一度认为郑和的“七下西洋”属于“半全球航行”,他带着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海军,从东方航行到西方,对已知的世界进行了探索。

——摘编自《环球时报》官网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美国教科书中的孔子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认知有何不同?为什么?
(2)你认为美国教科书为什么会选取这六位中国古代的著名历史人物?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还可以补充哪位著名的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请说明理由。
2023-04-12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门罗主义”总基调是被动和防御性的——它要求欧洲人不得在西半球扩展影响力或对其任何部分重新殖民,但并不涉及美国将会在西半球如何行事的问题。表面上,通过取代欧洲殖民列强的干涉主义政策,“门罗主义”似乎构成了一种开明的、反(欧洲)帝国主义的美国方案。但“门罗主义”并不是绝对的不干涉主义,以美洲“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为由禁止欧洲制度渗入西半球,本身即是试图对欧洲事务进行外交干预的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正如一位国会议员后来直白表述的那样:“门罗主义”暗含着美国作为西半球的政治代言人有权干涉美洲国家事务的意味——其未明言的假设是,“专制欧洲”的控制只能是邪恶的,而“民主美国”的控制却意味着关切与保护。

——摘编自付文广《从门罗主义到威尔逊主义:美国对外干预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大亚洲主义也称大亚细亚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日本社会广为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目的是倡导亚洲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孙中山与日本大亚洲主义者往来密切。孙中山认为如果欧美列强侵略和瓜分亚洲的势头持续下去,不仅中国,而且亚洲各国都将不可避免地“沦为欧美列强、白种人的奴隶的命运”;中日两国“非团结起来不可”,这是“使中国越过殖民化的危机,是保卫亚洲的第一步”。

——摘编自李本义《论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门罗主义的含义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倡导大亚洲主义的原因并指出该思想的局限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美国代表主张根据1916年海军拨款法案扩建海军实力,以达到美英海军力量均等的目的。英国代表则提出美国减少3艘战列舰,使英美比例为33:20,在驱逐舰上是13:6,美国海军力量只能是英国的60%,英国应保持其海军力量相当于美国和法国之和。这表明当时(     
A.美英两国军备竞赛升级B.英美综合实力趋于平衡
C.《非战公约》遭到了破坏D.美英角逐海上霸主地位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