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基于对自身安全性的忧虑,法国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伙同比利时于1923年出兵占领德国鲁尔区,引发国际危机。由于英美支持德国,法国不得已撤军;美国又推出“道威斯计划”,以帮助德国经济复兴为手段,促使德国有能力偿还战争赔款。这反映出(     
A.凡尔赛体系欠缺内部协调机制B.美国事实上赢得战后世界霸主地位
C.法国与德国的宿怨基本得到了解决D.一战的阴云是二战爆发的主因
2023-01-31更新 | 385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期以前,俄国的检察机构一直没有明确的角色定位,检察官的权力也是时大时小。检查机构腐败横行,效率低下。1864年,司法改革法令正式颁布。总检察官负责管理全国的检察机构和参政院检察长办公厅,用司法部大臣推荐、沙皇任命的检察官员取代原来地方的司法监督官。检察官员必须兼具学历要求和司法工作经验,司法部大臣可以随时将某一位不称职的检察官免职。按法律规定,检察官将是所有刑事案件的公诉人,有权对法院的判决向上一级法院提出抗诉,还负责监督所有刑事案件的调查和法院刑事判决的执行。司法改革创建了一种近乎理想的检察制度,其发展是卓有成效的。

——摘编自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1864年检察制度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俄国1864年检察制度改革。
2023-01-29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太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四合院严格遵循“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的序列。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位于中轴线上的堂屋最重要,是长辈起居、主人会客及供奉牌位的地方,东西厢房是晚辈住所、前院设倒座,作为仆役住房、厨房和客房。这说明中国古代四合院(     
A.成为我国各地基本的居住形式B.反映了封建体制下家国同构的特点
C.体现了传统社会敬天保民思想D.深受封建等级观念和宗法思想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曾说:“你可以粉碎敌人,也可以和他交朋友;最危险的是侮辱他,并放他自由。”以下历史事件较能充分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普法战争中德国对法国的宰割B.一战后协约国对德国的处理
C.二战前英法等制造慕尼黑阴谋D.二战后盟国对德国分区占领
2023-01-14更新 | 432次组卷 | 8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有关行政事务方面的国际机构根据行业需要建立起来,如国际电讯联盟、万国邮政联盟等,到1914年这类组织已增加到30多个。此外,一些非官方的国际团体也建立起来,如各国议会联盟、国际工会联合会以及有关宗教、科学、文学、体育的团体。这反映了(     
A.世界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B.世界各国依存度不断加深
C.国际法的权威性不断增强D.国际争端得到了和平解决
2023-01-14更新 | 674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镇压太平天国和经办洋务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款项由地方自行支配,而未向朝廷“奏销”。朝廷虽多次谕令各省奏报,但收效甚微。1906 年,传统的户部和1903年新设的财政处被合并为度支部。1909年初,朝廷颁布《度支部清理财政章程》,在度支部设立清理财政处,各省设立清理财政局,作为中央与地方专门负责清理财政的管理机构,并由度支部向各省派出监理官,以加强督促管理。此后,各省先后编辑、完成了《财政说明书》,详细统计了各省收入的田赋、漕粮、盐课、关税等款项和支出的廉俸、军饷、教育、巡警等款项。各省财政经过爬梳整理,渐有眉目。1911年,清廷又依据《试办全国预算暂行章程》,编制出了各省和全国的预算。由于财政赤字大幅上升,朝廷在核定预算时,对地方支出大幅核减,督抚纷纷“致电反对”。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清理财政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清理财政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8年初爆发的大流感在三年时间造成全球约1/3的人口感染,数千万民众死亡。这场大流感被冠以许多名称,如“法国流感病”“那不勒斯士兵病”“德国瘟疫”“布尔什维克病”等等。作为中立国的西班牙较少顾忌,在报纸上报道病情实况,国际媒体由此把大流感称为“西班牙大流感”。这反映出当时(     
A.报刊媒体刻意掩盖事件真相B.战时敌对情绪阻碍了科学认识
C.协约国集团敌视社会主义苏俄D.国际联盟未能有效应对疫病蔓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徐光启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的学科,便决定与利玛窦翻译《几何原本》。他与传教士熊三拔翻译《泰西水法》,一边翻译,一边制器。该书雕版之前,其中一些工具已经在农田中开始运用了。徐光启的译书活动(     
A.蕴含着“经世致用”思想B.旨在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C.彰显了“工商皆本”观念D.推动了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9 . [赋税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要理 解明代一条鞭法引致王朝财政体制转型,并由此开启了王朝国家统治模式的转型,需要从中国王朝国家财政体制结构谈起。历代王朝财政体制存在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国家之财虽然从理论上都属于君主,但并不必定聚于中央。早在汉朝,国家财政的基础本来就在郡国,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措施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王朝财政制度,其结果实质上是加强中央财政的控制能力。但是,不管财政制度发生什么变化,都存在一个财用分掌于各级官府还是集中在中央的区别。藏之于州郡之财,甚至藏之于民之财,都是君主的,因为所谓“民”本身,也是君主之臣民,而地方政府和官民,不过是朝廷的执役,所以,在王朝体制下,财政运作需要处理朝廷与州郡之间分掌财用的关系,不是央地财权划分问题,而是天子治下“设官分职”的问题。

——据刘志伟《从国家财政体制转型的视角看一条鞭法》

材料二   11- -16世纪,各地大体上形成了贵族会议,并进而由贵族会议演化出议会,而税权,也大体由贤人会议转入这些组织执掌。由于国家规模空前扩大,事务浩繁,征税更加频繁。每次征税,国王都必须说明理由,而无论什么理由,都必须征得纳税人同意。反过来,由于征税频繁,社会也相应形成了“不经同意不纳税”的习俗或传统。由于征税涉及切身利益,纳税人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税权,国王遭拒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反映了纳税群体力量的强大,更反映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强化。这时,纳税人已经意识到赋税作为斗争工具的重要性,并以纳税主体的有利条件要求分享权力。而只要分得一定权力,就可以参与国家管理,继而制衡王权。

——据顾銮斋《赋税制度与欧洲政治制度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历代王朝财政体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一条鞭法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国与欧洲赋税制度演进的不同方向,并分析这种演进对各自社会治理模式产生的影响。
10 . 印度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和平手段争取自治;埃及人民以游行、罢工、罢市、街垒战斗的方式争取国家独立;埃塞俄比亚通过游击战击败意大利,恢复国家独立。这反映出(     
A.西方殖民扩张性质变化B.各国反殖斗争受国际环境影响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亚非拉反殖民斗争具有多样性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