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提出各缔约国要“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1928年《非战公约》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1945年《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国际法的发展(     
A.实现了世界的长久和平B.有利于和平解决国际社会争端
C.纵容了绥靖政策的推行D.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
2 . 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多立克柱式建筑风格是希腊建筑文化的缩影。这种文化伴随着亚历山大东征来到世界各地,成为亚历山大东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见图)据此可知(       

   

A.征服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人类文化传播B.古希腊罗马文化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
C.亚历山大东征推动了西亚文明的进步D.建筑艺术是希腊文明绵延千年的象征
3 . 石碑上的历史。

材料一   目前发现的刻于吐蕃时期的石碑包括桑耶寺碑、唐蕃会盟碑、丽江格子墓碑等。总体来看,石碑主要是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常任侠在研究唐蕃会盟碑时认为:“其颇类柱体,碑上有盖,簷阁四出,其式殆为唐代经幢的变形,非汉以前立碑的古遗制”。碑帽形制中盝顶和庑殿顶的形制应是受中原地区的影响。碑座中的仰覆莲座属于明显的佛教元素。碑体上的日月图案有吐蕃文化的自身因素,属于西藏地区原始信仰的一部分,在其后期的发展中带有波斯风格。而飞天图案、大象图案明显受到印度、尼泊尔文化的影响。碑文以盟书誓文、纪功述德为主,也有祭祀、颁赏、会盟以及纯宗教内容的刻文造像,还有个别以纪事为内容的碑刻,这有别于中原地区碑文内容和叙述方式。

——摘编自卢素文《吐蕃石碑形制及装饰图案研究》

材料二   有关罗塞塔石碑的学术年表

时间事件
公元前196为纪念古埃及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祭司制作了罗塞塔石碑。用象形文、古埃及草书、古希腊文三种文本,刻下了拖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
1799拿破仑入侵埃及,残破的石碑被发现。随行学者立刻断定这是重要的文物。
1801英国在尼罗河河口海战中打败法国,法国交出一切在埃及发现的文物,包括罗塞塔石碑。
1802大英博物馆埃及古物部成立,罗塞塔石碑作为镇馆之宝展出。
1822法国学者商博良根据石碑上的古希腊文释读成功古埃及象形文字,开启近代“埃及学”的正式篇章,成为研究古埃及语言与文化的重要里程碑。
1917由于一战的扩大,罗塞塔石碑被转移保护,直至两年后回归大英博物馆。
1993埃及考古学家札希·哈瓦斯博士公开呼吁英国应该将罗塞塔石碑归还给它真正的归属地埃及,因为这块石碑是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但大英博物馆并未归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吐蕃石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塞塔石碑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塞塔石碑的保护与开发在近代碰到怎样的挑战?
(3)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请用具体史实说明近现代以来国际社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努力。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5年难民主要来源国

2019年难民主要来源国

国家(地区)

数量(万人)

占国际难民

比例(%)

国家(地区)

数量(万人)

占国际难民

比例(%)

苏联

720

13.8

叙利亚

670

9.4

法国

420

8.1

阿富汗

270

3.8

波兰

270

5.2

南苏丹

230

3.2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和欧洲部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难民数据进行整理

材料二 “世界难民日”历年主题一览(2001—2016年)

年份

主题

年份

主题

2001

尊重

2009

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

2002

优先解决女难民问题

2010

家园

2003

难民青年

2011一个流浪家庭已经算太多和一个被剥夺希望的难民已经算太多
2004我想有个家:安全和有尊严地重新开始生活2012

难民别无选择,你有

2005

勇气

2013

用一分钟的时间,支持一个难民家庭

2006

希望

2014

因战争而导致分离的家庭即便只有一个也太多

2007

(联合国难民署没有指定的主题)

2015

倾听难民的故事,如同你我一样

2008

保护

2016

移民与难民质问我们,慈悲福音的答复

——摘编自联合国难民署网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两个时期难民问题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难民署为解决难民问题提出的倡议并简要说明“世界难民日”主题设置的目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世界文化遗产受到的威胁是多种多样的,希腊某古迹在20世纪70年代曾因整合剂等材料使用不当,对古迹造成了破坏。这提示我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要(       
A.加强科学研究B.避免自然灾害侵蚀C.强化立法保护D.减少人为开发因素
2022-07-02更新 | 250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洛阳城城墙“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采用《周易》中具有吉祥意义的九、六之数;宗庙,社稷分别建在南宫的左右两侧,城内的金市在南宫北面,这与《周礼》“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布局相吻合。洛阳城以南宫正宫门—平城门—城外寰丘为主轴线,“平城门,正阳之门,与宫连,郊祀法驾所由从出,门之最尊者也”。东汉洛阳礼制建筑中的南郊、五郊中的南郊、明堂、辟雍、太学、灵台等均建在洛阳城南,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祭祀礼制建筑区。

——摘编自黄建军《中国古都选址与规划布局的本土思想研究》

材料二 罗马城的城墙几乎都不规则,这与罗马“七丘之城”地势不平坦有关。古罗马广场位于罗马城的中心,广场上建有裁判所、庙宇、斗兽场、市场、市政厅等公共建筑物。城内许多房屋上都有一处专门用来写商业广告的信息壁。罗马人继承了雅典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喜欢在公共场所高谈阔论、评论时政。公共浴场对于罗马人来说不仅是洗澡的地方,更是一个发挥着社交中心作用的地方。5世纪初,罗马公共浴场已达856个。大量普通群众以及无产者把许多精力花在洗浴上。罗马人在建筑物的地面、墙壁、拱门、壁龛和天花板上均用绘画、镶嵌和浮雕艺术装饰。罗马各朝皇帝也竞相营建大型建筑,奥古斯都以空前的壮举修建了一大批豪华建筑。

——摘编自周义保等《奥古斯都时代罗马城城市特征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东汉洛阳城市规划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罗马城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中西方城市的主要功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其突出的普遍价值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因此,我们对于世界遗产应当
A.全力开发推向市场B.严格保护封闭保存
C.充分利用适度保护D.充分保护适度利用
2022-04-23更新 | 86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长期以来,人们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不仅不断地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也不断地破坏和毁灭历史遗留的文化成果。因此《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世界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原则是
A.要保护自然环境B.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
C.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D.要保护世界遗产,联合国责任重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拿破仑以深信不疑的热情坚持把他的《民法典》移植到附庸国去。他认为这个法典是根据正义和人类关系的本质制订的,因此应适用于一切国家,仅需略作修改就行。从西班牙到波兰,从易北河口到墨西拿海峡,所有的附庸国都着手进行了改革。这些事
A.有利于附庸国法治思想的传播B.树立了拿破仑在整个欧洲的权威
C.引发了被侵略国家的强烈不满D.重构了十七世纪欧洲的政治文化
2021-07-14更新 | 453次组卷 | 22卷引用: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10 . 在一战中,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这使他们能够利用在战争中所熟悉的军事装备和最新技术去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据此可知
A.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B.一战改变了欧亚的政治版图
C.列强放弃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D.一战为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提供了契机
2021-07-13更新 | 378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