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皇五帝、禅让制、邦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
2021-10-08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0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2 .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姚河塬遗址中,发现有功能结构复杂的聚落形态、带墓道的高等级墓葬、掌握高技能工艺的铸铜作坊,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瓷器、象牙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刻字的卜骨等。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可能存在的现象是
①贫富分化和阶级差别的出现   ②定居和原始村落的形成   ③手工技术的进步
④殉葬成为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⑤早期文字符号的出现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山海经》记载,炎帝为南方之神,蚩尤为九黎的部落酋长,盘古、伏羲的故事为汉族、羌族和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共有的神话。黄帝被认为是其他四帝的祖先,《五帝本纪》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幸明德。”战国时期,七国的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拓跋珪在其昭文中说:“夫刘(邦)承尧统,旷世积德。……《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吴、楚僭号,久加诛绝,君子贱其伪名,比之尘垢”。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曾下令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服装和语言,奖鲜卑贵族与汉族的士族通婚,改汉姓,学习中原的典章制度等。

——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和发展,使其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扭转,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局限于某种文化类型,而是关涉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少数民族的构成及其地理分布具有特殊性,中国政府往往使用“边疆民族地区”概念,甚至采用“民族地区”指代“边疆地区”。随着国家由建设时期向发展时期转变,内外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边疆观念在适时调整,并在海洋边疆、高边疆、信息边疆等领域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

——摘编自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原因,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我国边疆治理举措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国家边疆治理问题的认识。
4 . 下列内容符合历史发展顺序的是(   
A.私有制—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国家B.私有制—生产力的发展—国家—阶级
C.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国家—阶级D.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
2021-04-12更新 | 36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点对点专项训练-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战国时期,传说中的“五帝”世系纷杂;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将其描述成从黄帝开始的嫡系世系传承。司马迁意在
A.强调文化同源B.提倡“独尊儒术”
C.解决王国问题D.突出“天人感应”
2021-03-21更新 | 801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点对点专项训练-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6 . 下图是五帝后期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文化时代之邦国之一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墓葬 阶层构造图,从中可以得出
A.社会经济的分工与发达B.阶级阶层分化明显
C.男性居于社会主导地位D.礼乐制度已经成熟
7 .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死后,他的合法继承者舜曾让位于尧之子丹朱,而那些“诸侯朝觐者”“讴歌者”“狱讼者”却“不之(到)丹朱而之舜”,最后舜才到帝都“践天子位”。材料表明
A.宗法观念根深蒂固B.权力传承受传统影响
C.世袭制度已经确立D.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
2021-03-07更新 | 27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起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陶寺遗址发现于山西襄汾陶寺村南,距今4300--4000年,是中原龙山文化代表性遗址,该遗址发现墓地有一千多座,可以分为大、中、小型,墓葬呈现出鲜明的等级分化,大墓墓主使用木棺,棺内撒朱砂,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很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由此推断(     )
A.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B.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C.“公天下”到“私天下”的局面形成D.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受到挑战
9 . 黄帝时代,先民学会了打井和养蚕缫丝,发明了文字,制定出历法和甲子,并开始“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据此可知,黄帝时代
A.农耕文明高度发达B.早期文明国家形成
C.聚族而居格局打破D.华夏文明得以奠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