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皇五帝、禅让制、邦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夷文化发源于泰沂山区,是华夏文明重要源头之一。传说时代较突出的东夷族首领有太昊、少昊、蚩尤、舜、皋陶、伯益等。伯益在舜时担任过虞官,负责治理山泽,辅佐过大禹治理水患、开垦荒地、种植水稻(相传伯益发明了凿井之术),禹曾让位于伯益。商族以玄鸟为图腾,故有商族源于东夷的说法;商末纣王无道,东夷叛之,纣王以主力征讨东夷,周武王借机起兵,纣王释放囚犯以御周军,最终自焚于鹿台,故史称“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材料二   齐地本属东夷之地,太公(姜太公)初就齐,形势严峻。


齐国、鲁国的述职

鲁国

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周公子伯禽受封是为鲁公。伯禽至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

齐国

齐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为何如此之快?”曰:“吾简其君臣礼,国从其俗为也。”

点评

周公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


齐国、鲁国答“何以治国”

鲁国

亲亲上恩

齐国

尊贤尚功

点评

鲁自此削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史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能提取出哪些历史事实?
(2)请你点评鲁国和齐国的治国方略。(提醒:点评某历史事件,可以从该事件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该事件,以及该事件有何影响分析)
2023-12-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材料二


   
(1)阅读原始社会两个分布图,指出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旧石器时代的代表遗存、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代表遗存。
(2)结合示意图分析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023-11-0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摘编《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哪—种制度?写出一位由这一制度选举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
(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是指哪一制度代替了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这一制度是哪个朝代开始出现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存分布图》


材料二   生产工具的改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氏族内部则分为富裕贵族和贫困普通成员两个集团。父系氏族公社末期,由于氏族部落战争的频繁,氏族内部贫富分化日益加剧。随着氏族内部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以及部落战争的激烈,作为阶级统治和扩大战争的工具的国家应运而生。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家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什么?
2023-10-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邢台地区距今五万至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拥有3500余年建城史,是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素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都”之称。

邢台历史沿革(部分)

古史相传,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曾九战于邢台大陆泽,邢台成为华夏族融合的重要地域。
尧帝晚年建都邢台柏人城,并于大麓禅位于舜帝,此为中国禅让制的根源。
公元前15世纪,商王祖乙“迁都于邢,为京畿地”,任命巫贤为卿士,统领内服地区。
公元前1060年,周成王封周公旦第四子姬苴为邢侯,筑邢城,建邢国,统辖邢地。
公元前372年,赵成侯据邢,邢为赵国信都;前307年,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的国策。
秦始皇统一六国,在邢置信都县,属钜鹿郡,为全国36郡之一。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改置襄国县,属赵国。
西晋永嘉六年(312年),羯人石勒纳张宾之策,进据襄国。

——摘编自《邢台古城》


(1)指出材料中涉及的中国古代重大的政治制度。
(2)材料反映了哪些有关民族融合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民族融合的意义。
2023-10-1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考古、传说和中华文明探源截止到上世纪90年代末,各地发现的具有多种文明因素的史前城址的总数已达到50座左右,它们大都集中在公元前二三千年的一段时间,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华北平原、长江中游的两湖平原、长江上游四川盆地和内蒙古高原河套地区。对于这众多古城,不少学者意识到它们与传说中“五帝”时代林立的邦国(或方国)是相吻合的,它们应该就是这众多邦国(或方国)的都邑。从这个认识出发,学者又或赋予龙山时期这些邦国(或方国)以“都邑国家”或“城邦国家”的称呼,并认为其时社会已进入了初期文明社会。

——沈长云张渭莲《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



(1)依据所学,补充两处材料中没有列出的区域的史前城邑遗址。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关于“五帝”时代的古史传说对于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意义。
2023-09-10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定位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遂公盟(xǔ)是西周中期遂国的某一代国君所铸的青铜礼器。礼器内底铭文10行98字。首句“天命禹敷土,随山壑川(天命禹平治水土,凿山以疏流)”是目前所知关于大禹治水的最早记录。


   
图1

史料二   《山海经·海内经》(战国)中有“洪水滔天,稣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刍羽郊。系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

材料二


   

——摘编自鲍丽倩、许斌等《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古风时代希腊社会的变革,直接影响着希腊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希腊人继承了印欧人的遗产,并在新的环境下进行全方位的创造,给后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神话。 由神话中诞生的希腊文学和哲学,也都随着城邦制度的发展经历着改造和变化,希腊人开始对政治统治方式进行思考,出现了梭伦等重要的哲学家。 另一方面,希腊人的殖民以及他们与东方和外界的接触,让他们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从东方学到的字母文字,成为思想表达的基本媒介。哲学、文学和艺术都深受东方因素的影响,从而创造出希腊历史上文化异常繁荣的时期。

——摘编自晏绍祥《古代希腊(世界史丛书)》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两则史料的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判断。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字的传播与演进”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8-31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对黄帝的赞颂和祭祀延续至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帝被推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史记》以《黄帝本纪》为中国历史的开篇。司马迁还以“万系一宗”来叙说民族关系,认为汉人与诸多民族均是同根同源。历代祭祀黄帝之举,史不绝书。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往往自称为黄帝后裔。对黄帝的崇拜,使中华文明在多元发展的同时,一以贯之地保持了连续性。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以下图片是毛泽东、蒋介石、邓小平在黄帝陵的题字(词)碑



(注:毛泽东祭文是为国共两党同祭黄帝而作,部分内容为“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蒋介石题字“黄帝陵”;邓小平题字“炎黄子孙”。)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全球华人有规模地“重返黄帝陵”寻根祭祖,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已逾百万人次。……20世纪最后的二十多年中,一些卓有成就的华人华侨频繁回国投资、讲学,为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积极献计献策。

——摘编自苏征社《试论邓小平侨务思想的实践意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帝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两党祭祀黄帝的背景和影响。
2023-07-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轩辕黄帝像


材料二 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

……维我黄帝,受命于天;开国建极,临治黎元。始作制度,规距百工,诸侯仰化,咸与宾从。置历纪时,造字纪事;宫室衣裳,文物大备。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爱诛不庭,华夷永判……

——国民党《祭黄帝陵文》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共产党《祭黄帝陵文》(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奉黄帝为文明初祖的原因并概括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对比国共两党的祭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国共两党共同祭拜黄帝的原因和作用。
2023-05-30更新 | 39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最后模拟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本《竹书纪年》于西晋年间盗掘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墓葬中发现出土,记录了从夏代至魏襄王二十年的历史。该书记述“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后稷放帝朱于丹水。后稷放伴子丹朱”。

——摘编自吴璐瑶《试论《唐虞之道》与古本《竹书纪年》对于古史禅让记述完全相悖的原因》

材料二 《唐虞之道》编著于战国中后期,是儒家论述禅让制度较为完整的文献,将神让制推崇极至,认为只有禅让制才能化民成俗,禅让的典范就是尧舜之行:“尧舜之行,爱亲尊贤。爱亲故孝,尊贤故禅。孝之方,爱天下之民。禅之传,世亡隐德。”此后,禅让思想成为了传世千年的主流思想。

——摘编自叶达《<唐虞之道>禅让问题再思考》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竹书纪年》和《唐虞之道》有关禅让记述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运用应遵循的原则。
2023-05-06更新 | 410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