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朝的统治及文化遗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夏朝历法《夏小正》经文只有463字,按一年12个月分别记载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政事,主要是有关生产的农耕、蚕桑、养马等。这反映出《夏小正》(     
A.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B.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C.形成了完整的历法体系D.汇集了贵族阶层的生活意趣
7日内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有学者指出:夏的都城有崇、安邑等13处,商的都城自契至汤有、蕃等7处,汤以后五迁,西周早期都城曾有邰、豳等5处。这些都城或相继建立或同时建立,最后均可能同时并存。早期国家的都城同时并存(     
A.源于重建社会秩序B.受同源共祖观念影响
C.利于加强王权辐射D.说明国君权威增强
3 . 下图所示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日用陶器。这些陶器可用来说明二里头文化(     

A.具备早期国家形态B.形成了多元发展格局
C.对外辐射能力加强D.汇聚了多元文化要素
2024-04-23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夏朝汲取了旧石器时代中原文明的精华,从古国文明的汪洋之中脱颖而出。《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声教播于四海。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以下关于夏朝说法正确的是(       
①私有制产生并即将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       ②统治集团内部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③犁耕已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④二里头文化吸收了各地区的先进文化因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D.③④
2024-04-09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石器时代众多文化遗址已出现原始的龙纹,如鱼龙、蛇龙、猪龙、鳄龙等,后来以蛇与鳄为主体,兼取其它一两种动物特征。夏商时期龙纹更加抽象化,拼合了更丰富的动物特征,用“百物”特点奠立了后世龙形象的基本特征。由此可见,早期的中华龙文化(       

红山文化玉龙                                        商朝妇好墓玉龙
①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密切相关       ②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③说明了华夏认同的观念已经形成       ④反映了早期手工技艺的精巧细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4-02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为我国出土的一些镶嵌绿松石铜牌,形制、纹饰略有差异,但制作工艺接近,二里头出土的铜牌所处的时代最早,三星堆最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早期政治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B.夏朝开始我国进入了青铜时代
C.区域文明在发展中存在交流的情况D.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2024-03-28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周易·革》中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后人常用“汤武革命”来形容改朝换代,夏商两朝的覆亡给后世君主的警示是(     
A.加强国防,充实军备B.任用贤臣,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增强国力D.加强集权,完善制度
2024-03-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玉璋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今陕西、山东地区最早出现的一种玉礼器。如图为二里头文化前后东亚地区玉璋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华南和中原地区(     

A.生产力发展水平接近B.形成相同的文化认同
C.已存在经济文化联系D.确立了政治隶属关系
2024-03-25更新 | 29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1世纪初,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井”字形主干道路网络(如图)。“井”字形道路还划分出了祭祀区,其中发现有贵族居住的夯土建筑和包含铜器、玉器的墓葬。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在中华文明的早期(     
A.先民具有强烈的祖先崇拜观念B.盛行居葬合一的网格城市布局
C.已经产生一定的城市规划思想D.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已得到认同
10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于本世纪初启动。以下为该研究就“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 ” 取得的部分重要认识。

材料一   “万年奠基”

重要认识主要依据

“万年奠基 ”

华北驯化了粟和黍,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种植稻;先民们开始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各地出现了小型的定居村落。

材料二   “古国时代”

重要认识主要依据
“五千多年进入”以浙江良渚、湖北天门石家河、湖南鸡叫城等遗址为代表,多有大型水利设施和城址的兴建;玉器、漆器、精致陶酒器等都出自各地的顶级墓葬。
“四千三百年中原崛起”山西陶寺和陕西石峁两座巨型都邑相继出现;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

材料三   进入“王朝时代”

重要认识主要依据

“四千年王朝建立”

距今3800年以后,进入王朝时代,以二里头遗址和三星堆遗址为代表;夏王朝建立,制代替制。

“三千年王权巩固”

西周初年,周王通过“亲戚”,实现了王朝对王畿之外广大区域的稳固统治。
“两千两百多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秦始皇统一中国,“海内为,法令由一统 ”。

材料四   提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志的新方案

传统方案新方案
> 金属工具的出现
> 文字的发明
> 城市的形成
>生产发展,人口增加, 出现城市
>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
>权力不断强化, 出现王权和国家

(1)“万年奠基”的核心依据是(     )(单选)
A.南稻北粟格局B.原始农业产生C.石器工具进步D.定居村落出现

(2)依据材料,这一时期文明发展趋势是(     )(单选)
A.此消彼长B.部落联盟C.多元一体D.碰撞交融

(3)以下对于“古国时代 ”的认识,理解合理的有(     )(双选)
A.“ 大型水利设施和城址的兴建 ”,体现较强的人力、物力调动能力
B.“顶级墓葬”多,说明社会物质财富快速增长
C.“巨型都邑”出现,可能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D.“ 以中原为中心”,印证古代中国整体步入文明时代

(4)材料三将以下相应选项匹配到上表的空格处。
A郡县               B禅让               C奴隶               D封建               E世袭
(5)相较于传统方案,新方案有何显著变化?
(6)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简要谈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意义。
2024-03-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3-2024 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