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周人青铜器铭文内容中最有特色、最多见的是“颂扬”。西周中期以后的铭文中曾大量出现臣下对君主的颂扬以及属下对上司的颂扬,多见于册命赏赐。但后来,这种因册命赏赐而发的颂扬逐渐消失。材料反映出周代(     
A.礼乐制度逐渐消亡B.王权由强盛到衰落
C.青铜铸造业的变迁D.敬天保民思想丢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2023-11-13更新 | 1000次组卷 | 174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海南卷精编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周初已有射箭、摔跤、御车等体育竞技比赛,但比赛不看重竞技成绩,而是看重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能不能将礼仪规范进行很好的展现。周初这种“君子之争”(     
A.凸显儒家礼乐文化B.迎合争霸战争需求
C.保证人的全面发展D.反映礼的影响广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觚”是行礼所用的酒器。春秋后期,不少诸侯国将觚下方的方形棱角改为圆形,这样既增加了容量,又更加便于制作(如图1、图2所示)。后世文人却大多认为这一“改进”是“为政不得其道”“君臣父子各失其本分诸义”的写照。这说明,春秋时期青铜礼器的变化(     

   

A.助长了民间的奢靡风气B.得益于铸造技术的进步
C.揭开了礼崩乐坏的序幕D.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周初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B.容易形成割据混战
C.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23-05-11更新 | 150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5届海南海南中学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齐受封之初,就与营丘周围夷族部落产生了地缘政治上的矛盾,因此齐立国后便采取了一些缓和族群矛盾的措施。可见西周分封制的推行(     
A.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强化了周王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C.有利于推动华夏民族的形成D.消除了周与其他部族间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考古研究表明,西周初期,作为殷遗族氏和商文化重要标记的金文族徽铜器分布较为分散,其名称、类型也大多与商代晚期相同;但到了西周晚期的殷遗后裔墓葬中,有些铜器已不见族徽,器物组合具有明显的周礼“重食”的特征。这表明(     
A.殷商遗民丧失本族特征B.周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
C.西周农业生产水平提升D.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2023-04-02更新 | 1424次组卷 | 12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华侨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周初统治者认为,“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这体现了(     
A.“以德治国”的思想B.“敬天保民”的思想
C.“民为邦本”的思想D.“忠君爱民”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周武王在灭纣后,所能动员的军队远不及原殷商军队的规模。而西周的版图比殷商的版图要大得多。此外,西周国力有限并且交通闭塞,因此要建立一个由国王直接统治的方国数千里的大王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这说明当时(     
A.周王并未获得诸侯的支持B.西周军队战斗力比较溥弱
C.分封制的推行具有必然性D.周朝缺乏建立大国的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