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6 道试题
1 . 下图为《过白簋》中部分铭文:过白(伯)从(昭)王伐反刱(荆)……《左传》也有“昭王南征(荆楚)而不复”的记载。这说明
A.昭王巩固了其统治B.王室权威受到了挑战
C.礼乐制度趋于崩溃D.楚国成为诸侯的霸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判断西周墓葬主人身份时,随葬品若不见乐器和兵器,而有数量较多的玉器,可以作为判断墓主人为女性的一个标准。学者的这一观点旨在说明礼乐制度
A.增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了血缘宗法关系的变革
C.明确了尊卑等级和身份差异D.强化了国家治理的法治观念
3 . 2021年7月28-29日,海外46个国家227所华校的华裔老师和学生共同“云游”江苏常州,在专家学者的讲解和教学展示下,遨游常州名胜,学习了解并体验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共赴场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寻根之旅。这种寻根问祖的情结和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4 . 考古学家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遗址中发现了城址和一批西周墓葬,墓葬中出土不少珍贵铜器。在带有“匽(燕)侯”铭文的铜器中,有一件记载了“太保”活动的情况。《尚书·君奭》中记载:“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据此可知,该遗址
A.可能是西周燕国早期的国都所在地B.可作为研究西周宗法制的重要依据
C.体现了中国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D.反映出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2021-12-03更新 | 440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福建土楼在设计上遵循“三堂两横”,即下堂(门厅),中堂(祭祀及客厅)和后堂(尊长住所),同一楼层根据“长幼有序”安排,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宗法理念B.维护封建秩序
C.反映人本主义D.加强地方管理
6 .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建构起纵向的统治秩序,加强了王权。宗法制则从普遍存在的宗族关系层面,增强了周王的影响力。由此可知西周政治制度建构的出发点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防止商朝旧贵族的复辟
C.实现统一有序的国家治理D.维护等级分明的贵族政治
7 . 有学者指出,“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中国必须再次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里“重新建构”是指
A.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B.从强调礼治到重视法治
C.从无序管理到有序管理D.从地方自治到中央集权
2021-11-05更新 | 509次组卷 | 29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这表明,当时
A.君主依靠社会舆论决策B.宗法分封制度开始解体
C.平民积极参与国家管理D.民主传统制约君主权力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礼记·礼运》

材料三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四   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世袭制。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

材料五   厉王虐,国人谤王。

——《国语·周语》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上》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左传·襄公十四年》


(1)根据材料指出,从材料一到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哪一种政治制度?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
2021-10-11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段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有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皇帝制度   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