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学家通过对两周墓葬用鼎制度的研究,发现西周前期存在相对应的两套用鼎制度:周王室自有一套天子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的制度;另一套是对应的五等爵的制度,即公、侯七鼎,伯五鼎,子、男三鼎或一鼎。这体现了周初(     
A.祭祀占卜的执政思想B.华夏认同的民族理念
C.维系宗法的礼制观念D.封邦建国的治理体系
2 . 《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A.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B.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
C.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D.有效限制了地方诸侯权力
2019-12-03更新 | 2426次组卷 | 40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如表所示为周朝部分诸侯国国君的姓氏与初始爵位。据表可知,西周分封制(     

国名

姓氏

姬姓鲁氏

姬姓晋氏

姜姓吕氏

子姓宋氏

姒姓杞氏

芈姓熊氏

爵位

侯爵

侯爵

侯爵

公爵

公爵

子爵

A.抑制了功臣集团扩张B.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
C.深化了华夷之辨理论D.淡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4 .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2019-01-30更新 | 3589次组卷 | 60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周时期,周王以“授民授疆土”的方式改变了夏商时期亲族聚居的政治结构。在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批周人统治,各族混居的新型国家。这表明西周时期(     
A.宗法血缘观念日趋淡化B.贵族统治秩序逐步建立
C.国家组织形态发生改变D.王权逐渐实现高度集中
6 . 周王将贵族连同他们的宗族分封到新征服的土地上,而不像商代那样在原部族居住地就地册封,这样各封国内逐渐融合成以地缘为基础的新族体。这就说明周初(     
A.宗法制趋向瓦解B.促进对周天子“天下共主”身份的认同
C.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淡化了血缘关系的政治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
2019-01-30更新 | 3193次组卷 | 34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王国维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以宗法制形成政治实体始于西周B.宗法制成为封邦建国的内在基础
C.同姓不婚加强了姬姓封国间联系D.宗法制扩大了周王朝的文化影响
2021-08-26更新 | 1008次组卷 | 1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记·周本纪》载,周文王时期,虞国和芮国因为边界纠纷而派使臣请周文王仲裁。等使臣到了周地,看到周国人相互谦让,长幼有礼,非常惭愧,说道:“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说完匆忙回国并互相让出了曾经争夺的土地。当时作者这样描述旨在
A.褒扬周文王的德行B.揭示儒家的政治理想
C.警示后世的统治者D.美化先秦的治国模式
2022-03-05更新 | 882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兴教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2019-01-30更新 | 2659次组卷 | 71卷引用:2014-2015学年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