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1 道试题
1 . 西周时,只有周天子才称王,春秋时期的楚、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魏、秦、燕、宋、中山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这一变化表明(  )
A.宗法等级秩序不断加强B.政治重心南移速度加快
C.诸侯集权趋势日益明显D.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
2 .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讲到周幽王废嫡长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于是诸侯反叛,杀了幽王,拥立宜臼,宜臼即为周平王。从制度层面看,诸侯反叛的正当理由是
A.周幽王的荒唐
B.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C.周王室的衰微
D.周幽王破坏了宗法制
2017-10-23更新 | 407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A.宗法关系B.道德规范C.战争祭祀D.儒学思想
5 . 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
A.所任官职名
B.因功得到的封地
C.母亲的族姓
D.所在地方的地名
2017-10-22更新 | 138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法,最为恰当的是
A.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D.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

7 . 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意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摘编自《皇明大政纪》

材料三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无关紧要的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经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明清两朝在发布政令方面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

8 . “曹氏,叔与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由此可见,与曹姓形成直接相关的制度应该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周时,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并非拥有独立主权的诸侯接受周王授权而进行代理统治。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西周是主权统一的国家
B.西周没有出现最高统治权威
C.诸侯在封国内独立实行统治
D.分封体制以宗法血缘为基础
10 . 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
A.方国头领B.郡县官长C.商王子侄D.三公九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