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1 道试题
2 . 西周分封时,青铜器被作为权力象征的礼物,由周王赐给诸侯,诸侯带着它去建立自己的领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青铜器铸造水平停滞不前B.青铜器的实用价值大
C.“礼崩乐坏”的局面形成D.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A.宗法原则下的分封制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C.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
D.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王权制
4 . 《荀子》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其中位于今山东境内的主要诸侯国是
A.燕国、齐国B.宋国、鲁国C.晋国、楚国D.齐国、鲁国
5 . 殷人祭祀祖先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取悦先王先公等获得庇护,与此相比,周人有明显不同:“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商周祀祖制度的演变
A.反映出上古时期帝王创立祀祖制度旨在社会教化
B.表明商周等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世俗权
C.显示出早期宗法文化中越来越多的人文理性因素
D.推动了战国时期崇尚君主集权的法家思想的诞生
2017-08-04更新 | 1949次组卷 | 34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6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关于分封制的认识,下列选项史实、推论一致的是
A.史实:分封国的主要区域为黄河中下游地区
推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
B.史实: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
推论: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转变
C.史实:秦朝废分封,行郡县
推论: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无分封制
D.史实: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
推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
7 .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晋国是姬姓封国
B.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C.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D.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8 . 陈立在《白虎通疏证封公侯》中说:“天子以别子为诸侯,其世为诸侯者,大宗也。诸侯以别子为卿,其世为卿者,大宗也。卿以别子为大夫,其世为大夫者,大宗也,大夫以别子为士,其世为士者,大宗也。天子建国,则诸侯于国为大宗,对天子而言则为小宗。”该材料主要反映出
A.宗法制维系了统治秩序
B.宗法制保证了贵族特权
C.分封制加强了地方统治
D.分封制扩大了统治区域
9 . 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如“文之昭”“武之穆”“周公之胤”等被分封到全国各地。据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
A.旨在建立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扩大疆域的战略需要
C.实际是宗族内部权力的再分配D.以先代贵族为主要分封对象
2017-07-1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