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4 道试题
1 . 自殷周以来,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
A.主体呈平民化趋势
B.社会功能逐渐减弱
C.政治功能趋向增强
D.始终坚持儒学主导
2019-08-24更新 | 219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民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3月份月考试题
3 . 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A.禅让制
B.察举制
C.郡县制
D.嫡长子继承制
2019-08-07更新 | 123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历史试题
5 . 东周时期,《春秋》等经传动辄将违反政治、文化礼仪的诸侯斥为蛮夷,就连卫、郑、晋、鲁等国也不例外,而一些边缘部族却因为做了符合周礼的事而被赞许为华夏。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思想文化高度繁荣
C.儒家维护礼乐秩序的愿望
D.统一的条件基本成熟
6 . 《诗经》所称的“因以其伯”是指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城内士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征收赋税、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依旧保留其宗族组织,在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央政府实现了对地方直接管理
B.土著邦族堀起成为新兴政治力量
C.分封制的实施促进了邦族的融合
D.土著邦族完全接纳周代礼乐文明
7 . 据《左传》载,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奔走于晋、楚、齐、秦及其他小国之间,展开新一轮的和平外交努力,十余国在宋国达成第二次“弭兵(停止战争)”之约。“弭兵”之约能达成的主要因素是
A.分封制、宗法制的瓦解
B.铁器、牛耕推动生产力进步
C.墨家兼爱、非攻的主张
D.“弭兵”符合诸侯国的利益
2019-06-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根据陕西省宝鸡市贾村出土的何尊铭记载,周成王五年,(成王)继承武王遗志,在洛邑修建东都。成王所以营建东都主要原因是

A.镐京的位置不便于加强对各地控制
B.加大推广分封制度的力度
C.周成王继承了武王营建东都的愿望
D.吸收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
2019-06-26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据杨宽先生在《西周史》一书中的统计,西周初期占领当时黄河两岸的姬姓贵族的重要封国共计有21个,分封于黄河以北地区的还有耿等8个以上的封国,分封于黄河以南地区的有应等6个以上的封国。西周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占领经济战略要地巩固西周统治
B.确保分封的主体是同族姬姓贵族
C.最大程度贯彻西周血缘分封原则
D.确保中央对黄河两岸的垂直管理
10 .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有许多字与“”有关,如“福”的字形为下图,意为“两手捧酒献于祭台上”;“宗”的字形为下图,意为“尊祖祭祀的庙堂”。这从侧面反映了

A.商周的统治集团未实现高度集权
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血缘宗族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础
D.商周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