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古代社会,以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为基本原则,“明分使群”,具有血缘关系的众多个人有序组织而为家庭,具有血缘关联的众多家庭有序组织而为家族,具有地缘关系的众多家族有序组织而为国家。这说明了(     
A.儒家思想确立主导地位B.家庭是古代的基层单位
C.宗法制度贯穿古代社会D.古代政权和族权相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史记》记载,周族先祖古公亶父欲以少子季历继位,以便再传位给季历之子昌,故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昌正妻生子十人,长子曰伯邑考,次子曰发,但“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这反映出当时(     
A.世袭制开始取代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度尚未定型
C.皇位更替以贤能为标准D.统治者极力构建神权政治
2023-01-22更新 | 179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部分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在封建王朝出现危急的时刻,宗室贵族每每自觉地担当起匡扶社稷、复兴王朝的政治使命使家天下的王权政治模式得到不断的复制与再生。而一般臣民习惯于视皇族为国家利益的代表,在国家出现危机时皇室宗亲自然成为他们拥戴的目标。这表明(     
A.宗法制度是延续王权政治模式的基础B.儒家忠君思想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障碍
C.宗法原则成为维系王权政治的习惯力量D.血缘分封体制在封建社会得到全面恢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春秋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内部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卿大夫与公室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以下克上的事件层出不穷。这表明当时(     )
A.分封制度开始解体B.宗法制度受到冲击
C.诸侯势大威胁王权D.等级制度趋于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022-07-08更新 | 6681次组卷 | 258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第四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西周铜器铭文中的记载,以周王为首的姬姓贵族娶妻,应娶异姓贵族的女子;异姓贵族娶妻,也多在姬姓贵族女子中选择。这是由于
A.保障权力传承的稳定性B.维护门第等级制度的需要
C.社会现实政治统治的需要D.礼制对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德"者“得”也。在殷人看来,有所“得”来源于神意,这种赐予是无条件的、当然的。周人则认为这种赐予是有条件的、有选择的坚信文王之所以能够膺受天命,就在于他有两方面的突出表现,一是特别恭敬天命,二是让民有所得。这种变化说明当时
A.王权与神权相互结合B.以德治国观念深入人心
C.民本理念取代天命观D.敬天保民思想逐步形成
2022-03-12更新 | 315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周时,穆王曾在游牧部族的引导下,带着“六师之人”,沿着黄河上游西行穿越戎狄地区,互赠礼品,并赐子戎狄部族首领“宗正”一职,以示安抚和奖励。据此可知当时
A.黄河上游普遍实行分封制B.西周军队战斗力明显强于戎狄
C.西周重视边远地区的管理D.宗法制度在西周境内得以落实
9 . 《史记·周本纪》认为:“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材料说明
A.以旧邦来维护政治关联B.分封制是维护政权巩固的重要支撑
C.商周更替源于军事征伐D.西周时期并不存在东西两个都城
2022-02-12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据史料记载:“玉人之事: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五寸,谓之躬圭,伯守之”。这说明西周
A.血缘纽带关系弱化B.西周王权高度集中
C.分封制度等级森严D.宗法制度受到挑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