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多为一个政治单位,与国对称,即孟子所谓“千乘之国”“百乘之家”;战国至秦汉时期,“家”成为一个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即史书中所谓“编户”“齐民”。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瓦解B.法家思想的发展C.宗法制的建立D.儒家思想的影响
2022-08-08更新 | 4303次组卷 | 3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莆田锦江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礼记·王制》记载,周代分封制下诸侯和臣子的宫室、车骑、礼仪等存在很大差别,这被称为“命数”。“命数”基本上按爵位和职位区分,上公九命,三公为八命,侯伯、王之卿、子男、王之大夫分别为七命、五命和四命。由此可见,周代的“命数”(     
A.表明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C.削弱了贵族对地方的政治管控
D.彰显了周天子的统治权威
3 . 据图1和图2可知(     
A.古代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希腊城邦实行民主政治
C.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的形态D.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022-07-08更新 | 6738次组卷 | 259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商代的“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只是“诸侯之长”。西周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由此可见,西周的分封制(     
A.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B.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政治认同
C.标志着血缘宗法制的起源D.推动了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考古发现的晚商多处墓葬遗址,虽然其间有时间与空间上的区别,但就其规模而言,可分为大、中、小型三类。大、中型墓葬,多属于商王、王族及诸侯,小型墓葬平面以矩形之土坑竖穴最多,墓主多为低级官吏及庶民。这可用于研究
A.儒家思想的影响B.“礼”的起源C.南北经济的互动D.分封制的实施
2022-06-01更新 | 462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英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礼记·王制》说:“大国之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西周对“卿”的任命与派遣
A.能够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B.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
C.有利于对诸侯的控制和管理D.突破了宗法血缘关系的束缚
2022-05-21更新 | 833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夏商西周时期,“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木之修茂者,立以为丛社。”到东周时期,各国宫城内的祭祀遗迹已很少见,社祀、宗庙等礼制性建筑已被移出宫城。这一变化表明
A.族权与政权趋向于结合B.神权对政治的影响减弱
C.贵族分封制度日益瓦解D.城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2022-05-06更新 | 1102次组卷 | 7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根据西周时期车马祭祀制度,国君一级应随葬10车,大夫一级应随葬5车;但据考古发掘,在西周晚期虢国国君虢季墓里发现13辆殉车,大夫梁姬墓里殉车19辆。这说明当时(       
A.统治基础动摇B.权力财产分配不均C.神权色彩浓厚D.政治秩序面临挑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