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周晚期的墓葬中,“公”级称谓的国君随葬鼎、簋数高于“侯”级称谓的国君,这也导致其配偶墓葬中出现相似的情形。从春秋早期开始,第一、二等级(随葬有青铜礼器女性贵族)墓葬间的食器数量差异减小,到春秋晚期个别第二等级墓葬在青铜礼器的种类和数量上已超过第一等级。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畿内与地方贵族的差异B.女性配偶身份的高低
C.封国间整体实力的消长D.礼乐制度遭受到破坏
2022-05-06更新 | 385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周王室与同姓诸侯或同姓诸侯之间的外交辞令中,“父”被用于年龄较低贵族对年龄较长贵族的称呼。战国之后,将“父”与“兄”“老”“师”等词连缀,用于非血缘关系的长辈,这是“父”的进一步泛化。这种变化(     
A.体现了儒家伦理体系的内涵B.表明礼乐制延伸至底层
C.说明社会宗族推进社会变革D.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团结
3 . 商朝时,束(同刺)族主要活动在山东地区,部族分支迁徙往往在母族周边。西周时期,束族的宗子分支迁徙到西周都城的周边地区。除束族外,东部地区的诸族也出现了类似现象。这一变化说明西周
A.族群之间的文化交融有所加强B.中央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力减弱D.分封制扩大了周王室统治区域
2022-04-16更新 | 280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2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西周的“雅乐”主要用于祭祀及相关庙堂典礼场合,专供王贵享用。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们厌烦雅乐而去欣赏具有生活气息的俗乐,如魏文侯“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贵族政治开始衰落B.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浪漫主义音乐兴起D.民间盛行编钟演奏
2022-02-19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西周有严格的姓氏制度,姓在于“明血缘”、“别婚姻”,实行“同姓不婚”制度;氏在于“标身份”、“别贵贱”,秦统一后,姓氏不再作为贵族身份的标志,一般平民也有自己的姓氏,且姓与氏之间区别逐步消失,合而为一,这一变化表明
A.姓氏制度影响力消失B.贵族与平民社会地位趋向平等
C.姓氏制度逐渐地瓦解D.国家统一影响传统的婚姻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殷商时期青铜器动物纹饰都是采用夸张而神秘的风格。即使是驯顺的牛羊之类的图像,也多是塑得狰狞可怕。而在西周晚期至战国时代的纹饰被相对灵动和温和的纹饰和几何纹饰所取代,甚至在纹饰上还出现了反映社会生活现实场景的画面。这种变化说明
A.青铜器具功能的变化B.民众审美标准的嬗变
C.青铜制造技术的提高D.关注现世观念的增强
2022-02-23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历史试卷(四)文综历史试题
7 . 盟书是诸侯会盟的文字凭证之一,在西周时被刻意保管收藏,具有法律凭证效用。至春秋战国时期,盟书不仅时效性缩短,甚至常因诸侯违约而被迫终止。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礼乐制度已经动摇B.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
C.诸侯之间混战频繁D.思想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春秋时期,“姓”代表大宗,而“氏”则指小宗。到了战国末年,人们逐渐将姓氏结合在一起使用,表示一个人的出身。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小农经济的发展
C.血缘纽带的割裂D.贵族政治的异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商代官职如史、祝、卜巫的职责几乎都与祭祀相关,都是祭神知天意,传达上帝、神对人间的指示。史、祝、卜、巫本身就是王室的重要成员,他们甚至还可能获得王位;在整个周代,史、祝、卜、巫等神职人员的工作由直接“祭天”、“问天”变成了对天子的祭祀活动的诠释,这一变化
A.反映了神权政治的淡化B.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
C.促进了专制王权的形成D.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10 . 据史籍记载,商代约550年间共传17代商王,而西周270余年间却传了11代周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制度因素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兄终弟及制D.嫡长子继承制
2021-04-22更新 | 316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1届高三4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