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有学者指出,分封实际上早在商朝就已经出现雏形,但当时主要是针对自然形成的方国、部落,对其加以名义上的封号;而周朝则是由统治者自发地对被征服地区进行武力拓展。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周朝(     
A.农耕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B.王室政治统治的能力增强
C.分封体制不利于华夏认同D.文化的重构助推局部统一
2022-10-31更新 | 69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殷商王朝对于相对偏远的方国和部族,只要他们臣服,就允许其自治管理;而西周实行“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一变化体现了(     
A.周王对地方统治有所加强B.商内外服制度得到沿袭
C.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演变D.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2022-09-22更新 | 697次组卷 | 20卷引用:期末测试题(二)-【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商朝时商族人认为天命只降于商人,故而经常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上天能够永远保佑商族;后武王伐商,打破了商人天命降于一族的观念,由周天子而不是周人来领受天命,不再斤斤计较于一族小群体的利益得失。这种变化(     
A.推动仁政治国理念形成B.适应分封制对内外服制度的取代
C.使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D.保证了周朝贵族的世袭特权地位
4 . 在君位继承方面,商朝曾经实行过兄终弟及;西周则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秦汉以来,在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基本原则下,选择“贤能”的皇子而非嫡长子继承皇位的现象逐渐增加。上述变化(     
A.受民本思想影响B.主要着眼于政权稳固
C.强化皇权的需要D.践行了选贤任能主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当今保存的青铜器皿中,商代青铜器经常刻以夸张变形的兽面或原始图腾作为纹饰;周代青铜器皿则大多遵从固有的规格,在装饰上具有显著的秩序感。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制造技术进步B.法家思想影响C.政治伦理规范D.审美观念变化
2021-08-21更新 | 330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过关测试】
6 . 盟书是诸侯会盟的文字凭证之一,在西周时被刻意保管收藏,具有法律凭证效用。至春秋战国时期,盟书不仅时效性缩短,甚至常因诸侯违约而被迫终止。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礼乐制度已经动摇B.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
C.诸侯之间混战频繁D.思想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2021-05-12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尖子生选拔卷(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提分小卷)
7 . 周武王克商后,周人视故土为本位的意识强烈,将洛阳称作“东国洛”。周成王迁宅于洛阳后,洛阳地区被周人明确为“天下之中”的“中国”,不再属于“东国”范围。这一变化
A.消除了诸侯割据的隐患B.体现了集权体制的确立
C.反映了关中经济的衰落D.促进了大一统观念的形成
8 . 商朝创建之初并没有把王子分封于外建立诸侯国。周朝文王、武王的庶子都受封建国,其后周王的庶子或被封在畿外建国,或被封在畿内立家。这一变化
A.削弱了周王室的势力B.导致王位继承原则变化
C.促进华夏文明的拓展D.使周王的权力日益集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时期,养士之风兴起,但往往被时人指责是私心膨胀、不忠谋逆的行为;战国时期,养士成为卿大夫竞相标榜的时髦风气,形成了“士无常君,国无定臣”的观念。这一变化说明,战国时期
A.儒家学说不受诸侯重视
B.宗法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C.政治动乱导致人才稀缺
D.士族门阀势力开始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
A.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
B.宗法关系渐趋松弛
C.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
D.社会风俗急剧转变
2019-05-14更新 | 1026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达标检测卷(A)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