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时期,音乐是贵族教育中的重要的项目,一切典礼里都有音乐。当时孔子听了韶乐曾经“三月不知肉味”,他的教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讲音乐和前人不同之处在于他特别注重音乐的感化力,他确信音乐不独可以陶冶个人的性灵,并且可以改变社会的品质。为尽量发挥音乐的道德功用,他有两种主张:第一,音乐要平民化,他的门人子游做武城宰,便弄到满邑都是弦歌之声。第二,音乐要受国家统制,低劣的音乐要被禁绝,当时郑国的音乐最淫荡,所以他倡议“放郑声”。

同时期的雅典知识分子也十分重视音乐教育。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比其它教育都重要,音乐能滋润人的心灵:“外观之美,音韵之和,能深印于儿童之心。其所引入者为善,则其将来发表于外者也为善。所引入者为恶,则其发表于外者也为恶。凡音乐上得良好之学问者,则其辨别美恶,仿佛出于天性”。亚里士多德也在《问题篇》中指出:“音乐在本质上是令人愉快的,在和谐的乐调和节奏之中,仿佛存在着一种和人类心灵切合或血缘关系”。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中西方对音乐教育的相同认识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孔子提倡的音乐教育与古希腊的不同,并结合所学予以简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谈谈你对孔子“放郑声”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之际,卿大夫集团日趋活跃,逐渐取得了各诸侯国的政治权力,形成大夫专政的局面。据此可知,春秋战国之际(     
A.宗法制度开始瓦解B.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C.礼乐制度不复存在D.官僚政治制度形成
3 . 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称王,周天子具有独尊共主地位。但热播电视剧《大秦帝国》中却有一幕场景:魏王、齐王相互称王,天子派使节赐胙以贺,这一剧情源于战国政治史上著名的魏、齐“徐州相王”事件。战国时期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A.周天子的地位被彻底取代B.《大秦帝国》剧情纯属虚构
C.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确立D.周朝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4 . 史料与史料实证。

材料一 “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

材料二 所谓文献,按元初史学家马端临所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考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谓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折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1)阅读材料一、二,概括史料研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材料三 文献记载,西周成王时,曾有迁宅洛邑一事。如《史记·周本纪》云:周公赞成周洛邑“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吕氏春秋》等书也说成王营居于成周。而司马迁在《周本纪赞》中则认为当时成王仍都丰、镐,未迁洛邑。


材料四 何尊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铭文开篇写到“唯王初堙(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其中宅(居住)兹(这里)中国(天下之中)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该铭文记述的是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之事。


(2)材料三中关于周成王迁都洛邑(成周)一事有何分歧?材料四中何尊的出土有什么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东征结束后,周公在瀍水东岸修建洛邑,把那些旧殷“顽民”强迫迁移到这里,对其进行严密的监视。又在瀍水西岸修建王城,以军队八师驻守,作为朝会诸侯的东都。由此可知西周(     
A.通过实行分封来直接控制地方B.王畿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
C.代商而后对商朝制度没有变革D.把旧殷“顽民”迁居泾渭之地
6 . 周公佐武王得天下,取神农、黄帝、尧、舜、禹、汤之子孙,列土封之,以为公侯,据统计,西周十二王十一代,如果不计周孝王,从武王到厉王恰好是每隔一代周王就要娶一个姜姓女子为妻。由此可以看出,周朝(     
A.加强了对异姓诸侯的控制B.促进了与少数民族的交往
C.维护了宗法制的血缘亲情D.强化了周王室的集权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考古发现的晚商多处墓葬遗址,虽然其间有时间与空间上的区别,但就其规模而言,可分为大、中、小型三类。大、中型墓葬,多属于商王、王族及诸侯,小型墓葬平面以矩形之土坑竖穴最多,墓主多为低级官吏及庶民。这可用于研究
A.儒家思想的影响B.“礼”的起源C.南北经济的互动D.分封制的实施
2022-06-01更新 | 46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英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周礼正义》载:“宾客之礼主于敬,故谓之宾礼。”“宾礼”是天子敬诸侯以及诸侯相敬之礼。由“敬”则生“情”,生“情”则“亲”,是“宾礼”的礼义。这一制度
A.孕育着原始民主色彩B.旨在传播先进的文化
C.助推家国体制的确立D.有助于稳定统治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周王室与同姓诸侯或同姓诸侯之间的外交辞令中,“父”被用于年龄较低贵族对年龄较长贵族的称呼。战国之后,将“父”与“兄”“老”“师”等词连缀,用于非血缘关系的长辈,这是“父”的进一步泛化。这种变化(     
A.体现了儒家伦理体系的内涵B.表明礼乐制延伸至底层
C.说明社会宗族推进社会变革D.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团结
10 .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西周中晚期的时候,周王室又陆续分封了许多诸侯,如申国、郑国都是由中晚期时的周宣王分封的。由此可知,分封制(     )
A.有效地强化了中央集权B.实现了西周的长期稳定
C.为藩镇割据埋下了隐患D.在西周得到持续性贯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