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973年发掘的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证明商周时期长江中游的先民们已成功采用了竖井、平巷、斜巷的联合开采方法,随同出土了大量古炼铜炉,据遗存的古矿渣推算,累计产铜量达12万吨。这一古代遗迹(     
A.说明大冶为春秋时最大青铜器产地B.反映了王室对地方控制松弛
C.缺乏出土文献对史学研究作用有限D.是值得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
2023-01-16更新 | 394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2 . 商朝会宰杀大量牛、羊以及战俘或奴隶奉献给神灵;西周天子在祭祀时,其祭品通常为牛、猪、羊并用,但极少以奴隶为祭品。这反映了西周(     
A.人文思想开始萌发B.保存劳动力的需要
C.政府践行仁政理念D.小农经济迅速发展
2023-01-11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五校2023届高三1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说文解字》中的“公”是会意字,即“八厶”。《孟子》认为井田制下,“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据此可知,井田制(     
A.以土地国有为基础B.是阶级社会形成的标志
C.仍以公有制为主体D.有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4 . 饕餮纹最早出现在良渚、龙山等文化的玉器、陶器上,也称兽面纹,融合虫、鱼、鸟、兽等多种动物元素,有“驱鬼辟邪”之义。青铜器上的兽面则出现在夏代,商代和西周早期纹饰神态愈加生动,形状复杂多变,应用更普遍。饕餮纹的流变说明
①良渚文明是中国最早的文明   ②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基本奠定
③夏商西周时期迈入阶级社会   ④早期文明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30更新 | 1137次组卷 | 1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周时期,农官对农业生产主要采取直接管理、指挥监督的方式,如进行农田的规划与组织整治,给农夫提供农具,协调劳动力的安排,指导与监督农夫耕种等。这种管理方式
A.体现了中央集权需要B.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
C.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2022-02-01更新 | 1109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甲骨文中的“周”像平原整划之田地,上或植五谷周密,其意象为田地紧密相连,或五谷紧密,引申有周密之意。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弃”能辨识不同土壤,教民稼穑,被尧任命为农师。这说明
A.西周推行井田制B.周代土地私有制发达
C.周人擅长于农耕D.周人开创了原始农业
7 . 《诗经·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yǎn: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所反映内容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井田制的崩溃和私田的大量开垦B.土地私有制的确定与推动
C.生产工具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D.政府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8 . 在殷墟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可反映出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
C.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D.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
2021-06-09更新 | 1302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
2019-06-10更新 | 9034次组卷 | 96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2019-01-30更新 | 4790次组卷 | 82卷引用:2014-201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