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诗经》中《卷耳》、《采薇》等篇描述了西周时期妇女们采集荇菜、卷耳、野麦、野桃、野李等的情景与心情;在《野有死磨》、《兔爰》等篇中记述了西周时期猎人们捕获獐、鹿、雉、鹑、兔、獾,渔夫们设网捕获鳣、鲔等的情况。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仍存在着渔猎采集的经济生活B.农畜牧业尚未形成独立的经济形态
C.农畜牧业的出现促进文化传播D.人们怀念原始社会集体劳作的快乐
2 . 《公羊传》中记载,西周时期将土地分为三品:“上田一岁一垦,中田二岁一垦,下田三岁一垦。”即“肥沃不能独乐,稻不得独苦,故三年换主(土)易居。”西周土地能够“三年换主易居”得益于(       
A.土地买卖自由B.铁犁牛耕出现C.土地国有制度D.重农抑商政策
3 . 商人的青铜器具有恐怖、森严的艺术图案和纹饰;而周人的青铜器上出现了一些活泼可爱、写实的动物形象,青铜器重心更低,形体向低矮方向发展(如图1图2)。商周青铜器风格的变化反映了(       

图1   商代兽面纹铜钺          图2   西周马形尊
A.礼乐制度的形成B.人文意识的增强C.冶铁工艺的进步D.生产方式的变化
4 .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五祀卫鼎”内壁铭文,讲述了西周共王五年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与邻居邦君厉发生土地纠纷,并将该事报告给刑伯等王室大臣。经过调解,裘卫以“田五田”交换邦君厉靠近水源的“田四田”,三有司等官员进行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铭文内容(     
A.表明西周分封制遭到破坏B.反映当时存在部分私有土地
C.可用于研究西周青铜制造D.说明周王室的权威遭到挑战
2023-05-25更新 | 713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如东中学、沭阳中学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诗经》中有关于商周时期“千耦其耘”“十千维耦”之类对大规模集体耕作状况的描述。形成这种劳动状况的根源在于(     
A.井田制下的农业生产需要B.农具简陋生产技术落后
C.征收赋税征发徭役的需要D.铁犁牛耕推动经济发展
2023-05-14更新 | 540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如皋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历史试题
6 . 西周时期,春耕开始之际,周王及诸侯要到相近的公田上举行籍田礼。《礼记·月令》记载∶“孟春之月……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这一做法(     
A.表明了国家对土地的占有B.体现了礼仪教化至上的政治理念
C.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D.有利于营造重视农业的社会氛围
7 . 《诗经》中有大量诗歌提到了商周时期人们普遍种植的作物,其中,麦主要在河南、山西、陕西一带种植;黄河流域是适宜黍稷生长的好地方,在许多地域性诗歌中可见种植黍稷的描述;稻在山西、陕西和长江及其以南的地区种植较多;菽在陕西比较多见种植。这说明,商周时期(     
A.农业生产得到发展B.区域农业特征显现
C.南北经济联系加强D.重农政策得以贯彻
8 . 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2022-06-09更新 | 12805次组卷 | 78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饕餮纹最早出现在良渚、龙山等文化的玉器、陶器上,也称兽面纹,融合虫、鱼、鸟、兽等多种动物元素,有“驱鬼辟邪”之义。青铜器上的兽面则出现在夏代,商代和西周早期纹饰神态愈加生动,形状复杂多变,应用更普遍。饕餮纹的流变说明
①良渚文明是中国最早的文明   ②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基本奠定
③夏商西周时期迈入阶级社会   ④早期文明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30更新 | 1143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据格伯簋铭文记载,西周时期,格伯用殹妊、仡和甸殷崇地的三十田,从倗生那里换取了四匹好马,并在零谷和谷树木标记。书记官吏戠武建立了文书档案,规定了界域。这反映出在当时
A.自耕农经济发达B.井田制度已被废除
C.土地私有制萌芽D.政府鼓励土地交易
2022-04-15更新 | 698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镇江市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