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公羊传》中记载,西周时期将土地分为三品:“上田一岁一垦,中田二岁一垦,下田三岁一垦。即“肥沃不能独乐,稻不得独苦,故三年换主(土)易居”。西周土地能够“三年换主易居”得益于(     
A.土地买卖自由B.铁犁牛耕出现
C.土地国有制度D.分封制度崩溃
2 . 四川三星堆遗址和安徽阜南都出土过龙虎尊(如图1、2),两者在造型、纹饰方面几乎一样。阜南出土的龙虎尊系商代晚期青铜酒器,年代更久远,做工更精细。这可以用来证明(       

   

A.礼乐制度逐渐推广B.南北经济交流频繁
C.青铜工艺世界领先D.华夏文明多元一体
2023-05-12更新 | 315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8(全国卷老教材)-【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3 . 先秦时人们每日吃两顿饭。早餐叫饔,时间为十至十一时;晚餐曰飨,时间为下午三时至五时。这种饮食习惯
A.体现了礼乐制度的特点B.顺应了农耕生活的需要
C.反映节约成为社会风尚D.旨在维护贵族经济特权
2022-01-21更新 | 424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司母戊大方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亲戊而制。铸造此鼎,采用泥范铸造法,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当时
A.青铜器已经成为礼制象征B.人工冶铜方法相当普及
C.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庞大D.青铜铸造工艺水平高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至春秋时期,在井田制下,“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实质上反映了井田制
A.导致了土地兼并B.妨碍了生产力发展
C.限制了人身自由D.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6 . 何尊(如图)是西周成王时铸造的青铜器,其铭文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这表明
A.中国自古就是天下的中心B.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
C.西周已确立中央集权体制D.西周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
7 . 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
2019-06-10更新 | 9062次组卷 | 96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
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

A.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B.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2019-05-28更新 | 771次组卷 | 3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