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春耕开始之际,周王及诸侯要到相近的公田上举行籍田礼。《礼记·月令》记载∶“孟春之月……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这一做法(     
A.表明了国家对土地的占有B.体现了礼仪教化至上的政治理念
C.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D.有利于营造重视农业的社会氛围
2 . 如图是海岱地区(今山东渤海至泰山一带)发现的商周青铜器统计图(单位:件)。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该地区(     
A.农业发展迅速B.青铜铸造业繁荣C.礼乐逐步崩坏D.百姓日用品丰富
3 . 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领主强迫庶民和奴隶集体耕种,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材料所描述的土地制度(     
A.出现于铁器广泛使用后B.实质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C.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转型D.造成了分封制的最终瓦解
2022-10-15更新 | 398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商周时期,先民从事农耕生产需要的主要农具在《诗经》中都有体现,种类很多,有耜、斧、钱、铺、斯、铿、锜、缺等。这反映出,商周时期(     
A.铁制农具投入使用B.耕作技术日益成熟
C.农业生产得到发展D.社会分工趋势加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属周王所有,主要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土地,且需要交纳贡赋。一井九百亩,中央之百亩公田所出谷物用作军资。王朝有司空等官员负责井田管理、军赋供应等事宜。

——摘编自冯时《霸伯治盐与西周井田》等

材料二

商鞅变法实行国家授田制,统计实际授田数量,实行以地治民,以功劳、爵位授予田宅,并规定出编户民相应的赋役义务。

——摘编自臧知非《战国秦汉土地国有制形成与演变的几点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井田制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对秦国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并指出战国时期变法潮流兴起的根本原因。
6 . 周人以九百亩为一“井”,平均分为九块,每块一百亩,中间一块为公田,周边八块为私田;私田由个人耕种,每家一块,收获归己,中间的公田由八家人共同耕种,收获归公。关于这一时期土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被称作均田制B.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C.始于商鞅变法D.直接导致了西周灭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一件青铜礼器都是随着贵族地位而来的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青铜礼器中大量狰狞的纹饰,使王公贵族附上莫须有的神力,成为王权的守护者。青铜礼器与兵器是被国王送到他自己的地盘去建立他自己的城邑与政治领域的皇亲国戚所受赐的象征性礼物的一部分,然后它们又成为沿着贵族线路传递下去的礼物的一部分。青铜礼器获得这等意义是因为它们与在仪式上认可了建立在亲属关系上的贵族政治的祖先崇拜祭仪之间的联系关系。同时也因为它们是只有控制了大规模的技术的与政治的机构的人才能获得的珍贵物品。说到底的话,背铜器是只与地位高贵的人相联合的。

——据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等

材料二   我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利用铜。到了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臻于成熟,春秋战国时期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可以从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先秦青铜器,例如展示了酒礼器中至尊气象的四羊方尊,湖北随县出土的大型编钟等,看到当时青铜冶铸技术所达到的高超境界。除大量的青铜器之外,还总结出有一定合理性的青铜合金配比规律,即按照青铜器的不同用途的性能要求,配置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这就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金有六齐”。

——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材料三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一种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卜辞的内容,绝大部分与殷商王室有关。小至殷王的耳鸣、牙疼,大至年成、祭祀、征伐,无不以殷王或王室为中心,其他非卜辞的刻辞也是如此。因此,认定它是殷代王室的档案,是可信的。甲骨文卜辞的文句都很短,而西周出现了上百字、数百字的铭文。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及其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是甲骨文能比拟的。金文又多讲求押韵。西周较长的铭文都比较注意纪时,显然更利于仔细地记述历史事件。对于认识商周,特别是西周的历史文字,金文是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铜器成为“权力象征性的徽章和道具”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特点?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商代和西周的代表性文字,并说明它们的历史价值?
8 . 甲骨文是商代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其中有大量关于哀田、作大田的记载,还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如黍、稷、麦、未、稻等的名称。这说明(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B.商代后期农业得到发展
C.甲骨文是最早的成熟文字D.商代开始步入农业社会
9 . 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载体。下列是中国古代三个时期的形势图,下列选项分别与三幅图示对应正确的是(     
A.社会转型,土地国有,江南开发B.百家争鸣,春秋五霸,民族交融
C.封建亲戚,小农经济,国家分裂D.文化繁荣,礼崩乐坏,社会停滞
10 . 据《周礼》记载,周代设有“典妇功”,掌管“典丝”“典臬(掌管麻草及制作麻布的材料)”“内司服”“缝人”“染人”五个部门,且明文规定编制,如“缝人”部门中相当于工头的“奄”为2名,“女御”8名,有技术的“女工”80名,干粗活的“奚”30名。这一记载反映了周代(     
A.妇女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B.纺织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大
C.重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D.手工业已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