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室衰微和“春秋五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据记载:晋国赵简子当政时,一天赏了两个中牟文士为中大夫,为追求仕宦名利,“中牟之人弃其田耘,卖宅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即中牟有一半人放弃了田耕,卖出了宅圃。材料说明(       

A.晋国商品经济发展领先其他诸侯国B.土地兼并现象在晋国盛行
C.宗法血缘组织的经济基础受到冲击D.晋国土地私有制度已确立
2024-03-3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县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春秋时期,诸侯大国新辟的疆土,不是全部封给功臣,大多由国君自行拥有,设置为“县”。“县”的管理者不是封建世袭“土官”,而是委任的“流官”。这说明当时(     
A.等级制度开始解体B.地方割据的态势停滞
C.贵族政治趋于式微D.周天子地位得到巩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春秋中期以后,各国间的战争逐渐由“以礼为固”向“兵以诈立”过渡,即由重“偏战”(各占一面相对)的“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演变为“出奇设伏、兵不厌诈”;由“点到即止”向“夺地灭国”过渡。这(       )
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弱化B.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现实需要
C.表明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壮大D.反映出传统宗法体系开始解体
23-24高三下·甘肃·阶段练习
4 . 商周时期的服饰装饰纹样造型,强调夸张和变形,结构以几何框架为依据作中轴对称,将图案严紧地适合在几何框架之内。春秋战国时期,服饰纹样的造型由变形走向写实,艺术格调由静止向活泼发生转变,服饰纹样不受几何骨骼的约束,图案纹样可以超越几何框架的边界灵活处理。服饰的这种变化实质上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思想趋于统一B.官僚政治特点日渐显现
C.传统礼乐秩序受到冲击D.服饰呈现出平民化趋向
2024-03-2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周礼规定,天子在祭祀、宴飨、随葬时,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1996年在新郑郑公大墓(春秋时期)的祭祀坑遗址中出土了9件螭纹铜鼎和8件窃曲纹铜簋。这一考古发现反映了当时(     
A.封建政治制度初步形成B.礼乐制度突破性发展
C.尊卑等级关系受到冲击D.诸侯国手工业更发达
6 . 有学者指出:“在《商君书》《韩非子》中,‘尊君权’是一个基础性理论观点,但在他们生活的时代,无论是君主还是法家,都不大可能追求‘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的专制政体。”该学者意在强调,战国时期(     
A.君主尚未高度集权B.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
C.国家认同观念形成D.法家思想兼采了百家之长
2024-03-06更新 | 35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艺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适应性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商代甲骨文证实,商王自称“一人”或“余一人”;西周早期周康王和西周晚期周宣王时期的青铜铭文证实周王自称“余一人”或“我一人”;春秋中晚期的“叔夷钟”铭文证实齐灵公也自称“余一人”。这表明(     
A.商代已出现君主专制的雏形B.西周延续和继承了商朝政制
C.春秋时期传统礼制遭到破坏D.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连续性
2024-03-04更新 | 562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为史籍中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纪年表述记载的变化。据此推断这一时期(     
公元
(前)
干支
770辛未平王(姬宜臼)孝公37庄公25文侯11襄公8若敖21戴公30武公43平公8蔡侯40惠公26武公1顷侯21
公元前干支
476
475
乙丑
丙寅
元王(姬仁)12厉共工12襄子1惠王13
14
孝公22
23
平公5
6
定公36
37
公元前干支田齐
284
283
282
281
280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赧王(姬延)31
32
33
34
35
昭王23
24
25
26
27
昭王12
13
14
15
16
楚王12
13
14
15
16
惠文王15
16
17
18
19
昭襄王15
16
17
18
19
昭王28
29
30
31
32
湣王17
襄王1
2
3
4
A.国家统一进程加速B.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C.分封制度走向崩溃D.宗法体系趋于瓦解
2024-02-29更新 | 8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西周时期, “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春秋时期,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     
A.周王室社会影响力丧失B.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C.社会形态发生急剧转变D.官僚制取代贵族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东周列国都城均由宫城和郭城组成。列国将筑宫城守卫国君作为第一要事,国君处理政务的政殿位于整个都城的制高点。各国宫城内的祭祀遗迹已很少见,宗庙等祭祀性、礼制性建筑仍然存在,但已被移出宫城之外。东周列国都城布局反映出(     
A.贵族退出政治生活B.等级分封制度得到巩固
C.诸侯国君加强集权D.城市营建沿袭西周定制
2024-01-25更新 | 372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