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河南伊川徐阳东周戎人墓地出土了大量随葬品,其中有铜鼎、簋、壶、鬲、豆、戈、盘、舟、匜和玉佩、琮,金器、陶罐,以及铜礼器编鎛、编钟、编馨等,器物形制基本完全中原化。这可用于说明,这一时期(     
A.等级秩序严格B.贵族生活腐化C.民族交融加强D.手工技术进步
2024-05-13更新 | 32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时期,南方的楚人,被称为“荆蛮”,楚王也自称“我蛮夷也”,但又传说其先祖为黄帝后裔额项氏之子孙:战国时期,秦、楚、吴、越诸国皆被认为是华夏族,是黄帝、炎帝的子孙。这一变化说明(     
A.政治治理模式完成转型B.南北民族交融逐渐强化
C.华夷同根观念范围扩展D.中原文化得以延续拓展
2024-04-01更新 | 27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自拟模拟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出土于河南和尚岭2号墓的春秋晚期楚国文物,其壶身既有楚地传说中的鸟头蛇身像,也有中原地区传说中龙的画像。据此可说明,当时(     
   
     嵌红铜画像壶
A.楚地冶炼技术比中原地区先进B.中原与楚地区域文化交融互鉴
C.楚地与中原地区绘画风格一致D.龙蛇已成为中华各族共同图腾
4 . 春秋初期,管仲曾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至春秋战国之际,北方白狄族建立了中山国(今河北一带),其君主不仅崇尚“贵义重礼”“崇德尚道”的伦理观念,还仿照周王朝建立了一套礼乐制度,并严格遵循。这些史实可以用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凸显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华夏认同意识的产生与发展D.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先秦时期,“中国”一词用于指称周朝的施政范围及春秋战国时期诸夏各政权,用于区分不同的人群以及华夏政权。春秋时期,秦、楚不在“中国”之内,而战国时期,秦、楚、吴、越则逐渐被囊括在“中国”的范畴中。这种现象说明先秦时期(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B.中央集权体制已经确立
C.已出现民族交融和华夏认同D.华夷观念开始受到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后期的一段铭文记载,楚王命令大臣司马营救伊洛之戎。这些戎人到楚国后,楚国“致邑”“立宗”,即给予戎人田邑并帮助他们建立了宗族组织。这促成了(     
A.江南地区得到有效开发B.华夏文化圈范围扩大
C.地缘政治摒弃血缘纽带D.宗法分封制日益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国语·楚语》中申叔时指出,教太子学《春秋》、诗、礼、乐、训典;子囊在提到楚国时,指出“扶有蛮夷”,“以属诸夏”;楚人还借用殷人和周人的文字。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A.中原地区的文化辐射到各国B.楚国形成具有南方特点的楚文化
C.初步形成华夏族的文化认同D.楚国实行开放且包容的民族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左传》中,楚人引《诗》之例并不少见,其中楚庄王引《诗》数量多,来源丰富。另据《国语》所载,楚国贵族教育所用之文献包括《春秋》《诗》以及《世》《令》《语》《训典》等。据此推知,楚国( )
A.依靠教育和文化争夺霸权B.对华夏文化的接受与认可
C.尊重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D.确立儒学为主流意识形态
9 . 南北朝时期,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各个政权都自认为是“中国”。前秦皇帝苻坚提到氐羌部落时说:“彼种落杂居,不相统一,不能为中国大患。”这说明了,当时(     
A.民族关系日渐平等B.儒学主流地位动摇
C.华夏认同观念加强D.北方政局相对稳定
2023-03-07更新 | 41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蒙古高原北部的匈奴遗址中出土锄头与镰刀匈奴文化具有浓厚的农耕色彩
B西周早期的何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录迟至西周,早期华夏认同已经形成
C孟子提及井田制时认为“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孟子描绘了小农经济生产的典型模式
D周代多用“公、伯、子、男”等亲属称谓标识爵位等级制度与血缘关系有深厚渊源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