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考古发现“中”之观念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从虞舜、夏禹建都“求中”,到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指都城要选在“中”的地方,即天地之中),再到海陵王提出“燕京乃天下之中”而徙都北京(“金中都”),形成中国古代“择中建都”、“择中建宫”、“择中建殿”、“都城中轴线”、都城“一门三道”的规制特色。这一观念的实质是(       
A.天人合一B.国家认同C.君权神授D.祖先崇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从血统上“华夏共祖”开始转变为“华夷共祖”,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夏内夷外”的天下观转变为“王者无外”。这种转变反映了(     
A.传统政治制度的瓦解B.文化认同意识的增强
C.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D.家国同构体制的衰落
3 . 西周建立后,以周天子为盟主,在宗庙中举行包括治下的所有诸侯国参加的集会盟誓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建立起各封国的等级次序,即“亲同姓”、“后异姓”、“远庶姓”。宗盟是血缘、宗族社会组织形式不断扩展和完善的产物。据此可知宗盟活动(     
A.推动了中原文明向周边辐射B.强化周王对地方的垂直管辖
C.增进了诸侯国的华夏认同观D.凸显了家国同构的治国理念
4 . 战国初期,中原诸夏视秦人为夷狄,战国晚期秦人的“夷狄”标签已经淡化甚至消失,秦与六国之间已经不存在夷夏之别,秦人已经完全融入并认同华夏民族。秦人的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
A.封建制度已经崩溃B.民族认同感日益加强
C.政治局面动荡不安D.华夷观念仍根深蒂固
2022-03-25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周时期,“四夷”乘机内侵,严重威胁中原各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原各国以“尊王攘夷”为旗帜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袭扰。这客观上
A.促进了民族的交融B.推动了“大一统”理念的形成
C.巩固了周王室统治D.形成了对“四夷”的强大震慑
2022-03-2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田继周在《先秦民族史》中说:“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了夷、狄、戎、蛮等字。这些族称的产生要比这些字的产生早得多。”这表明
A.先秦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形成B.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
C.华夏民族的“中心”观念源远流长D.民族交融的高潮开始于商朝时期
2022-03-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襄城县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7 . 古人心目中,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先民为“华夏”,周边的人民为“蛮”“夷”“狄”“戎”等。自春秋战国以来,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逐渐发展成“中国”的代名词。材料反映了
A.中原文明优于周边文明B.华夏民族认同感增强
C.中国各民族间界限取消D.宗法观念的逐渐淡化
2022-01-04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了“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这表明当时(     
A.宗法分封制度瓦解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C.产生华夏认同观念D.华夏各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9 . 有学者认为,由于西周春秋时期诸夏与诸蛮夷戎狄的长期斗争与融合,春秋战国之际黄淮江汉流域广大范围内出现了一个由各民族融铸而成的民族共同体。这一现象的出现
A.推动了各国变法与改革B.导致了新型生产方式的产生
C.表明华夷观念已经形成D.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10 . 秦国被封于西北,长期与戎狄杂处;楚国地处江汉,周昭王曾三次率诸侯伐楚。但秦人和楚人都称自己是颛顼(黄帝之孙)的后代,也积极参加中原诸侯的会盟,楚武王甚至宣称楚国的先祖曾率领军队辅佐过文王。由此可知
A.春秋时期“华夏认同”已经出现B.周王的权威和宗法秩序依旧稳定
C.春秋争霸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D.当时诸侯恪守“夷夏之辨”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