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老子的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2024·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在评价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时说:“他的仁是追求超越血缘关系、不分亲疏、无所偏爱的发自内心的‘仁’。……他效法自然、无为而治,和孔子的‘天人合一’一样具有丰富的仁道思想”。据此判断,材料中的“他”应是(       
A.老子B.墨子C.荀子D.孟子
2024-03-11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研究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项中,由老子提出且体现朴素唯物观的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024-01-24更新 | 93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对某学派特征做如下概括:“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该学派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2023-11-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下列人物与观点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人物观点
A孔子承认制度随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
B老子无为而治,逍遥自由。
C墨子关爱他人,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
D韩非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隆礼重法。
A.AB.BC.CD.D
2023-11-1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段话反映思想家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B.小国寡民C.朴素的辩证法D.崇尚自然
2023-11-11更新 | 39次组卷 | 23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金清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有学者认为某思想家的学说是“自然法”思想,这位思想家提出,除了让人民吃饱肚子以外,不要再搞什么绫罗珠宝之财;除搞好农业生产之外,不要使人们再有什么知识和欲望;不要人为地搞什么德、仁、义、礼之类的名堂,认为那是“乱之首”,又认为“夫兵者,不祥之器也”。这位思想家应是(       
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孟子
7 . 《易经》中《乾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为马”,马象征孜孜不倦、奋力进取;《坤卦》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为牛”,牛象征无为而治、厚德载物。因此,儒道两家学派创始人在后世的艺术形象常如下图所示。从中说明这两派学说初创时(     

A.针对现实问题有的放矢B.两者互相矛盾互不兼容
C.均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D.迎合新兴地主阶级需求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上取得如此辉煌瞩目的成就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政治、经济的深刻变革,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作为这一时期学术思想文化的创造主体——刚刚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的知识分子,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担当起拯救苍生的历史重任,重新构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摘编自周金华《从“百家争鸣”看春秋战国知识分子的个性解放》

材料二   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上取得如此辉煌瞩目的成就的原因”。结合所学,概括孔子和老子“构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的主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的主要举措,并说明这些举措所产生的影响。
2023-10-0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如表是先秦时期两位著名思想家的部分主张。由此可看出他们(     
人物主张
老子“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圣人“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持守本真,以“无为”治国,“使民无知无欲”
孔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主对臣民道德感召,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无为而政令可行的效果
A.顺应了封建贵族参政要求B.积极探索理想的治世之道
C.主张发挥君主无为的作用D.试图重塑时代道德价值观
2023-08-29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10 .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下列言论所体现的理念与商鞅变法一致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贤者举而上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