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老子的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子产、老子和孔子先后倡导人道要遵循天道和顺应自然的“顺天说”,子思和孟子相继阐明了人类要参与并帮助自然演化的“助天说”,荀子则提出人类要依据自然规律驾驭自然的“制天说”。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征服自然成为共识B.成熟宇宙观形成
C.敬天保民思想发展D.社会生产力提升
2 .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思想中包含了古代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绝对精神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上述学说所体现的哲学观念最接近(     
A.荀子B.陆九渊C.顾炎武D.老子
2024-02-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中国皖南古村落——宏村,从高处望去,它就像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背依黄山余脉,四周山水与粉墙青瓦融为一体。这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     
A.小国寡民B.无为而治C.天人合一D.柔能克刚
2024-02-0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项中,由老子提出且体现朴素唯物观的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024-01-24更新 | 92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胡适在论述春秋时期某位思想家时说:“正如长短、高下、前后等。无长便无短,无前便无后,无美便无丑,无善便无恶,无贤便无不肖。”该思想家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
2024-01-04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2024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02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追求社会的完善,要求人们超越自我,把他人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把社会完善作为人生责任。在道德教育上,儒家注重培养为官者“以民为本”、对百姓负责的责任意识,“操心也危,虑患也深”“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主张为官行政,必须有公正无私、勤政有为、清廉自守的道德规范。儒家也重视“教化”“化民成俗”,重视“礼”的道德规范的作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在道德教育上,道家认为道德是自然存在,呼吁为官者应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百姓,要顺人之心,顺物之性,无为施政,不扰民生,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道家以政不扰民作为行政者最重要的道德要求。道家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是慈、俭、不争,这里包含着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等一系列社会道德规范。

——摘编自邹强、王松《中国古代儒家与道家道德教育思想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分析儒家和道家强调道德教育共同背景。儒家和道家有关道德教育主张有何区别?
(2)根据材料三概括董仲舒的主张。这一主张对儒学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2023-12-0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枣庄第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检测历史试题
8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繁荣局面。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这说明他们都(     
A.努力恢复西周政治秩序B.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
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D.追求理想的社会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这反映出两者旨在(     
A.恢复稳定社会秩序B.变革人才选拔标准
C.迎合封建贵族诉求D.规范统治阶级行为
2023-11-16更新 | 229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段话反映思想家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B.小国寡民C.朴素的辩证法D.崇尚自然
2023-11-11更新 | 39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