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春秋以来,郑、卫等地兴起的民间音乐,受欢迎程度远超周朝官方所倡导的雅乐。其遭到孔子“亡国之音”“淫声”的斥责,却受到齐宣王、魏文侯等新兴地主阶层的赞叹。这一时期,对郑卫之声的不同态度(     
A.预示了社会转型的趋势B.说明了音乐功能的增强
C.反映了礼乐制度的巩固D.促成了民间音乐的兴起
2023-12-13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周社会中,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青铜占据主导地位。青铜主要铭记的是作器人或其祖先的功绩,代表贵族尊严与风范,不能当作一般文本传播阅读。战国时期简牍不仅数量繁多,而且内容丰富多彩,取代青铜成为当时主流媒介。这一变化源于(     
A.成熟文字出现B.文书制度确立
C.学术文化下移D.贵族政治消亡
3 . 新时代指导并引领新思想,新思想呼唤并催生新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吴佳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

材料二     它最初产生于北宋时期,盛行于南宋、元明时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融合了佛、儒、道三教,将三教理论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是北宋时期之后社会经济政治高度发展的理论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晶。它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但在它为封建专制的统治者作为官方思想去批判一切的时候,它最终便发展成为恃强凌弱而又扭曲的“存天理、灭人欲”。

——赵佳为《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

材料三     李贽提倡个性解放;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痛斥封建专制制度是“天下之大害”;黄宗羲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     “工商皆本”的口号;唐甄在《潜书·空语》中提及“凡为帝王者皆为贼”;王夫之在《张正自蒙注》     中指出     “理欲皆自然”。这些早期的启蒙思想在中国思想界掀起了狂涛巨澜,使中国思想界一度出现了群星璀璨的繁荣局面,他们对封建传统的批判精神,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陈寒鸣《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略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写出百家争鸣中的一个代表派别、代表人物及代表思想。
(2)材料二中“它”是指哪一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说明“狂涛巨澜”的主要内容,分析这些“狂涛巨澜”出现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孟子在齐国时质问齐宣王:“君主怎么能够凭借爵位而轻视长者与有德性的人呢?”在魏国时讽刺求利的魏惠王:“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即便如此,孟子在周游列国时仍受到君王礼待。孟子有此待遇主要是因为(     
A.新旧经济因素的较量B.诸侯势力的激烈竞争
C.儒家思想受君王推崇D.孟子杰出的个人成就
2023-06-08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一)历史试题
5 . 法律与教化

材料一:教化一词意指中国传统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和教育感化。传统教化不同于当代道德教育,其作为法律中重要的一部分,源生于道德,升华于法律,在通过法律控制社会秩序的古代起到重要的作用。法律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之中,从社会法学派的角度,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产生什么样的法律,法律的本质代表着所在社会的本质。然而,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孔子关于教化法思想的学说创立于春秋时代,却成就于中国的千秋万代。反观这一现象,可看出孔子的教化法思想不仅代表了春秋时代的社会属性,更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存的本质规律。

——摘编自乔冠文《孔子教化的法思想价值探析》

材料二:由于外族的入侵和自身的腐朽堕落,罗马帝国后期国力极其衰落,帝国统治者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也开始违背其制定的法律。这时,教会经常起到维护法律的作用。

在教会里,主教和信徒极力提倡法律的权威,主张法律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国王应服从于法律。“权力服从法律”的思想体现了基督教对法律的极度重视。为了保持教会的独立,就必须限制国王的权力,法律理成章地成为规约王权最有效且最有力的“杀手铜”。

随着日耳曼族的大举入侵,当他们用野蛮的手段毁灭古罗马文明的时候,基督教会则以一个捍卫者的身份出现,把残留的古罗马法治思想的火种保留了下来。罗素说:“公元6世纪及以后几世纪连绵不断的战争导致了文明的普遍衰落,在这期间,古罗马所残留的一些文化主要借教会得以保存....教会的诸组织创造了一种稳固的体制,后来,使学术和文化在其中得到复兴。”正是这些罗马法及其法治理念的保留,才有了中世纪罗马法的复兴和人们对法律和正义的不断呼声。

——摘编自靳浩辉《儒家的礼治传统与基督教的法治传统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教化法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督教会维护法律的行为所产生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墨子》写道“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史记》载“孔子既没,子夏(孔子的学生)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对上述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①战国时期形成尊贤重士的社会风气   ②士阶层兴起促进了思想的繁荣
③儒家学说被各诸侯国国君广泛采纳   ④卿大夫掌握实权导致权力下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11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周室衰而王道废,儒墨乃始列(裂)道而议,分徒而讼。

——摘编自《淮南子》

史料二   “士”从最低级的贵族转变到四民之首(士农工商),是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发展,从此以后,“士”便从固定封建秩序中获得了解放……“士”不再受固定的身份的束缚,因此在思想上也解放了他们,过去是“思不出其位”,现在则可以“思出其位”了。

——摘编自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史料三   吾(孔子)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摘自《左传》

史料四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1)归纳史料一、二、三中的历史现象,并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
(2)结合以上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冷落,而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雅思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将人类历史发展划分为史前时代、古代高度文化时代、轴心时代和科技时代,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轴心时代,具有引领人类进入世界历史的非凡意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突破期”;并把实现这种突破的民族称作轴心民族,如中国、印度、希腊,因为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等所有哲学派别,印度出现了《奥义书》和佛陀等各种哲学流派,希腊出现荷马、苏格拉底、赫拉克利特、柏拉图、阿基米德等,形成由古代中国、古希腊、古印度(包括中东)三大轴心文明,它们以各种独特的宗教一伦理观、文化模式对世界文明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人类的精神基础。

——摘编自管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民族文化叙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轴心时代”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2023-07-0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春秋时期崇德的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孔子、墨子、孟子等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不仅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改编自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在科举制度创立之前,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早在西周时,中国实行世卿世禄制度。肇始于战国,全面实行于秦朝的举贤制,到了汉朝则完全成熟,形成了察举制。到东汉末年,察举制已经不能保障所选人才的素质,基本上丧失了为朝廷选举高素质人才的功能。东汉形成的世族是一个重要力量,尽管曹操主张“唯才是举”,但也还主要是从世族大姓里选拔,出现了“九品中正制”这种带有明显妥协的选举制度。到了南北朝,它几乎进入衰亡期,很难发挥选举称职官员的作用,同时在南北朝社会内部正孕育一个崭新的选举制度——科举制度。此后科举制绵延古今1300年,为隋唐以来的中国封建统治集团提供了具有高度儒学文化素养、娴熟语言应用能力的各级行政官员。有人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也曾产生重大国际影响,影响到中国的邻国日本、朝鲜、越南等。

——摘编自董俊峰《科举考试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材料三:积蓄全部用于兴教办学、扶贫济困的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圆了多少贫困山区女孩的大学梦;重庆玉河村村民蒋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作战,荣立一等功,复员还乡隐于乡野劳作36载,举债带领村民修通致富路,带头发展特色农业;投身中医33年、救治患者无数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忠德,一次次站在抗击疫情最前线……这些全国道德模范如星光般耀眼,却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来自农民、工人、学生、教师、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等各个群体。他们或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或诚实守信,或敬业奉献,或孝老爱亲,在平凡中迸发崇高的道德风尚。他们润物无声,感染着周围越来越多人见贤思齐。无数平凡的英雄,用数不尽的凡人善举,让人们感受到新时代的温度,从中获取前行的力量。

——摘编自“光明网”《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孔子有关“崇德”的思想主张,并分析该时期孔子等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的社会环境。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科举制度影响古代越南的史实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传入欧洲的发明。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再列举至少两位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并分析充分发挥道德榜样示范作用的意义。
2024-04-0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高考原创模拟历史卷
10 . 邢台市第一中学图文中心前有一组关于古代思想家的文化柱,其中呈现了儒墨道法四家的政治主张,分别是“为政以德”“尚同尚贤”“无为而为”“以法为本”,其共同的思想主旨是(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为政以德

老子

道儒家学派创始人
无为而为

韩非子
   
法家学派集大成者
以法为本

墨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
尚同尚贤

A.为生民立命B.拨乱反治C.藏之名山传之同好D.成一家之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