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荀子主张隆礼重教,以礼教为主;但也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重。“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可以说是其学说的基本纲领。荀子的政治思想学说(     
A.完全继承了儒家思想B.丧失了儒家基本立场
C.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趋同于法家理论取向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们对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主张、愿望和要求。这一时期,“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名家等。这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请分别列举一例战国时期儒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并指出其主要思想主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的主要举措,并说明这些举措所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国家治理关乎民生

材料一   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已经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认知和经验。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统治者应该加强修养、克己成仁,实施养民、富民、教民之治。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力主君为民而设、统治者要推行“仁政”。

——摘编自严炳洲《从以民为本到人民至上——民本思想在中国的现代化演进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2023-11-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曾说:“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下列言论与该思想家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A.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023-10-20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双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反映出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     
学派主张
儒家以德治国:有德行的君主能治理好天下
道家以道治国:遵从规律,无为而无不为
墨家以爱治国: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法家以法治国:制定法律、制裁民众不法行为稳定社会
A.重建政治秩序B.变革政治制度C.发扬民本思想D.构建官僚政治
6 . 如表列举了战国时期部分学者及其观点。这反映出当时(        
学者观点
孟子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墨子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
荀子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商鞅故尧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位天下也
A.诸子思想出现融合倾向B.德行成为评价君主的重要标准
C.原始民主思潮方兴未艾D.民本思想指导了各国政治实践
7 .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     
A.甲—墨、乙—法、丙—儒、丁—道B.甲—儒、乙—法、丙—道、丁—墨
C.甲—道、乙—法、丙—儒、丁—墨D.甲—墨、乙—法、丙—道、丁—儒
2023-01-14更新 | 147次组卷 | 65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战国中叶,孟子提出“定于一”的思想战国晚期的《吕氏春秋》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不得休息。”此类言论在战国中后期的著作中越来越多。这反映了当时社会(     
A.统一国家的愿望B.百家争鸣的局面
C.改革变法的趋势D.休养生息的政策
2022-11-1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1·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9 .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已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2019-01-30更新 | 1929次组卷 | 5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等五区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
2019-01-30更新 | 2334次组卷 | 52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