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面对臣子弑君:孔子沐浴而朝,请讨杀君之人;孟子则认为,败坏仁义的君主不是好君主,是独夫,可以杀而代之,称不上“弑君”。这主要是因为孟子(     
A.依据周礼中的君臣等级制度B.不受传统君臣观念的束缚
C.以仁义为标准衡量君主行为D.受到“人性本恶”思想的影响
2024-04-26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孟子提出“人之有德也,劳焉如仁”;墨子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他们两者都(       
A.提倡仁德B.重视劳动
C.崇尚安民D.追求公平
2024-03-16更新 | 558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对守城有功的男子“爵二级”,荀子主张“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形,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这些主张(     
A.体现了学术自由的社会价值B.旨在鼓励平民改变地位
C.有助于社会等级关系的活化D.试图扩大社会统治基础
4 . 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 故“亲亲而仁民”;韩非子认为“好利恶害, 夫人之所有也”,故“治民无常,惟治为法”。他们思考的出发点是(     
A.知识分子的价值标准B.重构秩序的人性判断
C.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D.治理国家的策略要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孔子认为“立于礼”,才能向于善而至于仁,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荀子主张“礼义教化”“化性起伪”,提出“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两者(     
A.对人性的认识一致B.达仁至圣的途径相同
C.政治立场基本一致D.塑造人格的作用相同
6 . 《荀子·天论》认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聘能而化之;……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这一观点旨在(     
A.歌颂人类的主体性作用B.否定人对天的盲目崇拜
C.揭示自然运行的合理性D.强调人与天的本质区别
2023-11-08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先秦重农思想

孔子以“仁”为核心,主张“为政以德”。《论语》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孔子认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又主张统治者“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孟子将孔子的仁爱理论发展为“仁政”的政治理念,主张将礼乐教化渗透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认为统治者要在纷争的战乱中取得胜利,不能单纯地凭借武力征讨,最关键的是实现民心的归向和支持。统治者要想获得民心,则必使百姓有“恒产”。孟子提出了“大农业”的概念,将林、牧、副、渔都纳入民生的范畴进行综合发展。

管子将人民对粮食的依赖性上升到国家的层面,统治者要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统治的巩固,那么就必须保证人民无饥火烧肠。管子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将土壤及其产物分为九十种,建议当地生产者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商鞅大力实施其“农战”思想。在他看来,国家之强弱的关键在于粮食的多寡。商鞅将农业和战争紧密结合,以农养战,以战促农,把全国大部分劳动力都束缚在土地上,使其成为耕作者,从事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农民平时生产,战时则从戎打仗。为配合“农战”的顺利推行,他还提出限制人口流动,限制士大夫所养食客数量。

——摘编自向德富、赵川《先秦儒法两家重农思想之比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儒家和法家的重农思想加以阐释。(要求:阐释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10-0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
8 . 战国时期,荀子主张“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墨子主张“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他们的主张(     
A.倾向于重构社会秩序B.表明儒墨学说的融合
C.推动中央集权的建立D.体现以德治国的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表为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对于礼与法关系的论述。这反映出(        
论述出处
隆礼重法,则国有常《荀子·君道》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强国》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劝学》
A.调和思想界的争论B.寻求合理的治国途径
C.糅合儒法两家思想D.削弱法家的社会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对于魏、齐等大国的君主,孟子劝之以仁政;对于滕、宋等小国的君主,孟子仍认为只要推行仁政,便可无敌于天下。孟子“仁者无敌”的主张(     
A.指出了当时富国强兵的途径B.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C.总结了各国治国理政的经验D.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现实追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