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有学者在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家时说:“他的思想中不唯王道,还杂有霸道;并强调应通过道德约束使人自觉趋向于良善,成为尧舜禹那样的圣人。”下列主张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C.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D.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
2023-12-19更新 | 6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曾说:“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下列言论与该思想家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A.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023-10-20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表所示为先秦儒法两家的法律思想与治国主张(节选)。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项目儒家法家
法律思想起源天是人间法的起源法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地位相对轻视法及强制作用重视法的作用
治国主张“为国以礼”、“为政以德”、重“人治”“以法治国”、“以力服人”、重“法治”
A.法家的“法治”优于儒家的“人治”B.儒法思想出现了逐渐融合的趋势
C.儒法两家都蕴含朴素的平等思想D.两者差异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反映出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     
学派主张
儒家以德治国:有德行的君主能治理好天下
道家以道治国:遵从规律,无为而无不为
墨家以爱治国: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法家以法治国:制定法律、制裁民众不法行为稳定社会
A.重建政治秩序B.变革政治制度C.发扬民本思想D.构建官僚政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认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将“先教”视为“政之始”,将刑法视为“政之终”。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隆礼重法B.思想统一C.以法为教D.明法审令
6 . 孟子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意在说明(     
A.君子要爱护动物B.统治者要有仁爱之心C.君子要远离庖厨D.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023-06-11更新 | 7724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育英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才能达到平衡。孔子和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这反映了(     
A.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B.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于西周
C.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传统文化突出共性否定个性
2023-04-17更新 | 346次组卷 | 44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汇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     
A.甲—墨、乙—法、丙—儒、丁—道B.甲—儒、乙—法、丙—道、丁—墨
C.甲—道、乙—法、丙—儒、丁—墨D.甲—墨、乙—法、丙—道、丁—儒
2023-01-14更新 | 147次组卷 | 65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