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3)依据材料三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董仲舒所处时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有何特点?
2 . 纵观我国历史,以民为本的民生思想源远流长,古今相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

材料二   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这一命题包含三层涵义: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由人民当家作主,不应由君王一人垄断;三是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人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

——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社会批判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民生思想的内容,并列举先秦道家和墨家与民生相关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先秦传统民生思想相比有何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021-10-1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诸子对劳动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论语·子路》中说,“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春秋时期的敬姜教育子弟“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墨子教育子弟“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摘编自何杨勇《先秦儒道墨三家的劳动教育思想与启示》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贝勒斯是提出学校劳动教育思想的先行者,他认为,必须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他提出要创办工业学校,“工业学校应使富人有利可图,使穷人能过上一种丰衣足食的生活,使青年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亚当·斯密(17231790年)也说:“假使普通人民的儿童有时在学校学习的但于他全无用处的一知半解的拉丁文取消不教,而代以几何学及机械学的初步知识,那么,这一阶级的文化教育,也许就会达到所可能达到的最完善程度。”

——摘编自徐辉《从生产性到育人性:西方劳动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先秦的劳动教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英国劳动教育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023-08-29更新 | 212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材料三: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一、一、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三   读图一和图二

儒学的传播


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纷纷建立孔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了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也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图一:儒学的传播

图二:2019年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1)写出材料一中荀子和庄子所属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含义的理解。
(3)材料三儒学的传播轨迹说明什么?结合孔子学院分布图和所学知识,概述其设立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对战争的基本态度是把战争置于最高道德“仁”的基础之上,其基本精神滥觞于孔子,经孟子发扬光大,旋由荀子集其大成。在孔子看来,社会的“礼制”是神圣的,君主的不可侵犯是“礼制”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他的战争观带有明显的“君本位”特点,这一特点在以后的历史中为权贵阶层所青睐。故而,底层民众不堪暴虐的起义却往往被斥之为“犯上作乱”“大逆不道”。孟子则系统地阐述了战争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并把战争明确置于道德前提之上,反对以纯粹功利为目标的战争,他主张战争应成为“仁政”的手段,并将民本作为沟通战争与道德的媒介。儒家的战争观在本质上发展成为具有独特东方文明特质的战争观。

——摘编自倪乐雄《儒家战争观及其历史命运》

材料二   在墨家看来,战争是最不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因此,墨家极力主张“非攻”,认为战争是凶事,是灾祸,致力于将“义”落到“利”的实处,从“义”与“不义”的高度论证当时战争的非正义性。墨家还极力否定所有以强凌弱的战争,但并未认识到兼并战争是走向统一的必经之路,“其主观愿望与历史规律背道而驰”。《墨子》中认为,人们有责任救援遭到无理攻伐的弱小国家,“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墨子》还特别强调小国自身的守御,在以守城为中心的防御作战理论方面,提出了重要的见解,主张依靠军民,争取外援,充分发挥守城器械的作用,完善环城防御体系,独立作战,长期坚守。

——摘编自黄朴民《“大不攻小,强不侮弱”——墨家军事思想的特色与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对孔子战争观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子战争观的内容并进行评价。
2020-11-0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2019-06-09更新 | 3643次组卷 | 30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